领导者,不管他素养多高,知识面多宽,阅历多丰富,但他总归也是人 。是人就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 。常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领导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道理 。但我们中国还有一句俗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好听的话,谁都喜欢听 。领导作出一些成绩,总是喜欢有人说:“领导,你真是英明!”
而没有人喜欢耳边总有人说:“领导,你那件事做的就是不对!”

文章插图
当然,不容讳言,领导者往往都是站得高、看得远的人 。许多事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能够揣摩清楚的 。我们只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过,领导者再怎么高明,他总归也是人 。
从以上分析看,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问的不好 。领导喜欢和偏爱更多的永远是奴才,而不可能是人才 。对于人才,没有领导会真正的喜欢 。不过,每个领导手下总得有那么几个用得着的人才,否则这个领导干不了几天就得土豆搬家——滚蛋 。这就是领导者手下总有那么几个算得上人才的原因 。
故此,我个人认为,领导者重视的永远是人才,但喜欢的永远是奴才 。这或许也更接近事实 。
【领导更喜欢有想法的人还是听话的人】另外,领导究竟是重视人才,还是重视奴才,这就得看是什么时代 。这里有个时间、空间的问题 。就是说,领导是处于创业的阶段?还是领导在守成的时候?另外也得看这个领导是什么样的人,什么素养,喜欢什么,出于私心还是公心 。
不管是谁打天下,重视、需要的都是有真才实学,并且是有大才学的人才,小才学的人都用不上 。这是古今中外几千年历史反复证明过了的事实 。
别的帝王不说,只说刘邦、朱元璋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张良、萧何、韩信一帮人帮着,刘邦就是有三头六臂,他也肯定成不了事 。假如没有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帮着,朱元璋就是长着九个脑袋,他也肯定坐不了皇位 。
好在刘邦、朱元璋总算是聪明人,他们知道怎么用这些有大才学的人 。这些人才各自的能力、特点、长处,他们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候该听谁的,什么时候不该听谁的 。这也就是大汉朝、大明朝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挂上大大一号的前提条件 。再比如李自成、洪秀全两人 。
李自成本来手下有个经天纬地、文武双全的大才子李岩,但李自成眼拙心歪,不会用 。人家李岩把那么大个家业舍弃了,跟着你李自成创业,为了表明自己将来功成身退的决心、志向,李岩把自己名字都改了,意思就是说,只要我帮着你李自成成事了,我就找个偏僻的地方隐居了,再不出世 。
不管是什么时代,也不管是什么政府,和平年代首先需要那么几个守成的人才,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定局面,这是守成的前提 。然而,这些守成的人才,领导并不是真的有多喜欢他们,只是因为领导心里清楚,没有这么几个有用的人才不行 。因此才会用他们 。这叫重视,不能叫喜欢 。
一个领导者,只要做出那么一点成绩,就想让所有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他的领导能力,他的辉煌伟业 。这是人的天性、共性 。而能够把这种事做得登峰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只有奴才 。因为指鹿为马、欺上瞒下、阿谀奉承、夸大其词,把领导者的一点芝麻绿豆大的成绩无限放大、延伸,这本来就是奴才的拿手好戏,他们整天琢磨的就是这些事 。而这些事,人才显然是做不了的 。这就是领导喜欢奴才的最根本原因 。
- 发工资没有工资条也没有工资明细表,请问这样做违法吗
- 领导让我请假自费出去学习后进行内部培训分享,这样合理吗
- 职场中为什么有时候越听话越得不到领导赏识
- 草诀歌共有几种
- 结婚两年就有了140平新房,亲戚羡慕得眼睛发红,我却高兴不起来
- 月减15斤的酸甜苦辣
- 宅女收腹心得
- 热身5分钟后运动瘦身更有效
- 别让你的身材“吹气球”
- 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 两个月不到减掉16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