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盔是一次大战时候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备炮弹的破片 。
根据战时统计,死于火炮的士兵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于头部和胸腹部被弹片击中 。当年没有防弹衣,胸腹部没有办法防御,头部则可以使用钢盔 。一战中装备的钢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钢盔已经成为各国制式装备 。就连贫穷落后的中国,也在抗战爆发前忍痛动用外汇,从德国购买了32万顶崭新的德式钢盔 。
而各派系军阀也同样重视钢盔,诸如云南军阀龙云的滇军大量装备法式钢盔,宋哲元的西北军大量装备英式钢盔,广西军阀李宗仁的桂军装备部分日式钢盔 。
这些钢盔是相当重要的 。著名的孙立人将军在淞沪会战中,被一发重迫击炮弹杀伤全身十几处 。万幸的是,他带着崭新的钢盔,头部没有受伤,最终抢救过来,保住了命 。
钢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伤以外,也可以对抗远距离射来的流弹 。
很多老兵回忆,被流弹射中虽头颈受严重震伤,但毕竟性命无忧 。
抗战后期,随着美国援助军事物资的进入,国军又装备了大量的美式钢盔 。
实战证明,无论哪个国家钢盔,都可以有效减低国军官兵的伤亡率 。所以,只要是国军比较正规的部队,都尽量装备钢盔 。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战时,美国联络组发现就要冲锋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居然带着军帽,没有钢盔 。这些军衔很高的美国佬,立即脱下自己头上的十几顶钢盔,交给了中国小伙子们 。
国军有重视钢盔的传统,大家都看过的电影《大决战》里面,所有国军主力行军都可以看到整齐的钢盔 。
------------------1979年一线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 。
不知道什么原因,解放军却有不重视钢盔的传统 。
朝鲜战争中,开始是仓促进入朝鲜,连大衣都没配齐,没有装备钢盔可以理解 。但之后几次战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阵地战时,志愿军战士仍然带着棉帽布帽子作战,这就说不过去了 。
谁都知道,美军的炮火极其猛烈,上甘岭的山头都削低了几米 。这恰恰是志愿军急需要钢盔的时候,为什么不装备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钢产量低,工业水平低,生产不出来 。这不是理由 。
即便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中国就留下了至少70万顶以上日式钢盔(投降的日军就有120万),加上国军败退台湾之前几乎丢光了钢盔,还有苏联援助的少批数量,保守估计志愿军可以使用的钢盔至少有150万以上 。
压根不是没有钢盔,说到底,之所以不用还是不重视 。
在文革时期,这种轻视钢盔的风气更是愈演愈烈 。极左年代,突出政治,强调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钢盔是所谓怕死鬼带的东西,谁敢提谁就是落后派、保守派,被批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
军方有识之士也提到过钢盔重要性,却被一句: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钢盔,还不都胜利了!堵得没有话说 。
在1979年之前,解放军压根就没有研发过制式钢盔 。仅仅在1959年前,为了应付所谓的国庆十年大阅兵,仿造日式钢盔造了一小批用于检阅 。
这仅仅是是检阅而且,并不是有些军人作家所说的重视钢盔 。
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解放军仅仅研发了所谓的79式钢盔 。该钢盔还在试验期间,只有极少数量投入部队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
战争打响以后,轻视钢盔的解放军为此吃了大亏 。当时除了炮兵以外,我军步兵没有钢盔,仅仅带着布帽 。炮兵之所以有钢盔,只是因为他们被炮击的可能性很大,才额外配备 。
即便这样,炮兵的钢盔也不是人手一顶 。老兵回忆,当时每个排几顶,主要给炮手的,其他人还是没有 。
- 减肥不能伤身 膳食结构需科学合理
- 8种食物不能同吃 增肥又毁容
- 臻晴减肥花茶中的益生菌片能不能吃
- 脂肪也有其作用 减肥不能太盲目
- 不能常泡的中产品花茶
- 为什么说夫妻能不能相伴到老,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 身体排毒时间表
- 驾驶证几年没考过就不能考了
- 动动手就可以减肥成功
- 减肥不能没有的蔬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