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师徒西行路上吃的都是江淮美食,对此你怎么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现在自媒体好多人都在说《西游记》 , 各种夸大的解释 , 各种强加的想法 , 然后找出来《西游记》里面各种阴谋论 , 可能他们比谁都想发现《西游记》的漏洞来博取大家眼球 。小学生发现的这个漏洞 , 估计让很多《西游记》自媒体人大跌眼镜 , 没想到这个漏洞居然这么低级 。比起那些大谈阴谋论的人 , 我更佩服这个小学生 , 从生活出发简简单单 。
这个问题直接告诉我们 , 吴承恩太穷 , 他没钱去实地考察 , 对饮食的问题也不关心 。即使自己到过北京 , 去过河南 , 依然眷恋自己家乡的风味 。《西游记》里有异国的风土人情 , 应该都是他收集来的 , 或者从书里 , 或者从别人的口中 , 七分借鉴三分想象 , 就这样完成了这篇名著 。
里面有很多的问题 , 是后人给他找的 , 可能他自己著书的时候压根没想那么多 。据说他小时候对神话故事就很感兴趣 , 老了以后 , 就想把这些神话人物串起来变成文学创作 , 给大家讲个更精彩的故事 。
他在写每个地方吃什么的时候 , 不知道有没有小纠结 。比如 , 到底该不该写当地的食物呢?江淮美食在他心里是最容易想到和最好发挥的 。如果写了别的地方的美食 , 是不是还得再费一番笔墨去解释比如“手抓饼”要怎么吃?再说吧 , 可能他真的不懂 , 所以干脆就舍弃和不写 。他只需要把对情节有影响的食物 , 比如“人参果”、“蟠桃”写在它该出现的地方就足够了 。在他看来 , 这不影响他的架构 , 他也觉得没人会关注 , 结果 , 几百年后 , 终于有人提出了疑问 。
小朋友真是心思细腻啊 。

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师徒西行路上吃的都是江淮美食,对此你怎么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文章插图
相信大家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 , 笔者小时候先看的电视剧 , 后来才接触到原著小说 。那个时候年龄小 , 注意力全被那些栩栩如生的妖魔鬼怪和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吸引去了 。
不知道各位在第一次接触这部名著的时候被什么所吸引 。其实说实话 , 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里 , 情节内容最深入人心的一定是《西游记》 。
它情节生动故事惊险 , 最重要的是里面人与神 , 神与妖的争斗突破了其他三大名著的故事环境 , 也更容易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接受 。
正因如此 , 我们这一代从小光原著就至少看过三四遍 , 而且一遍有一遍的体会 。比如笔者当时看的时候就是第一遍看人物 , 第二遍看故事 , 再往后才会注意一些细节 。
但最近有一个小学生却因为看《西游记》“摊上事了” 。原来这名小学生在阅读这本名著的时候发现了书中的一个漏洞 , 那就是唐僧师徒走了几万里 , 吃的食物却一直是中国的美食 。
而且 , 这名小学生最终还给这些食物的地点下了一个准确判断 。他说这些食物大多是我国江淮地区的美食 。
不过 , 值得注意的地方也在于江淮地区这一点上 , 因为这本名著的作者吴承恩的故乡就是江淮地区 。此前 , 在这名小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前 , 并不曾有人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 。
所以这次我们就结合相关背景 , 尝试着来找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