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关系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必有一战?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会必以一战决胜负吗?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不能说一战决胜负,而是互相交融一直相战 。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面对银行那个爱有是恨,现在你看还可以不用面对银行了,以前银行高高在上的大爷,我现在可以不鸟它了 。银行也放下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求储户们到它那里存钱了 。
但是否互联网金融就一定会和传统行业决出胜负呢?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交融的过程 。传统金融一定会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入互联网,以互联网方式来扩赞传统银行的业务,补充传统银行曾经的短板 。
看看现在各大银行推出的各种针对用户或网友的揽储、消费、理财等等均有很大的提升 。只要一个手机APP,各种消费、储蓄、理财等等都能搞定 。
虽然传统金融还有政策和头上婆婆的限制,但还是在逐步放开手脚,从互联网与科技方面来思考如何经营金融业务,达到传统+互联网共生的关系 。比如银联闪付、APP理财、购物等等 。
反而是互联网金融到一定阶段以后会碰到瓶颈 。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在线下开展很少,还不能和传统金融相比,如果政策允许,互联网金融还会与传统金融在线下进行争锋,说不定今后有发展成一种金融:线上线下融合的金融 。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关系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必有一战?

文章插图
必有一战是个什么鬼?
有一句话很适合商场,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无论是搞互联网出身的BATJ们,还是搞金融出身的工农中建们,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干嘛一定非得打打杀杀的呢,大家坐下来聊聊天喝喝茶,有钱一起赚,不好吗?现实中,BATJ和工农中建们就是这么搞的 。
金融者,望文生义,即资金的融通 。我们搞金融的经常用一句话来调侃自己,“我们不生产资金,我们只是资金的搬运工”,这句话其实不对,金融业不只会搬运资金,有时候也能生产资金,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句话是成立的 。归集闲散资金,投入到有需求的资产中去并获取利益,这就是金融行业的工作逻辑 。
回到问题,不可否认,互联网巨头搞金融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无可匹敌的便捷程度,比如庞大的零售客户群,比如强悍逆天的短期资金归集能力(余额宝等),比如各类消费场景的无缝贴合等,这都是传统金融垂涎三尺但短期内基本无法解决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还是在消费金融、零售业务这一亩三分地里打转,公司业务、同业业务、国际业务、投行业务等板块,暂时还看不到互联网金融染指的可能性,而这些才是金融行业最大的肥肉 。同时,互联网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方面,也还需要再向传统金融学习一个,毕竟传统金融行业有几十年(国外则是上百年)的经验教训,也吸纳了无数优秀人才 。
此外,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客户规模上很可观,但在整体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跟传统金融还不是一个量级的 。以最大只的蚂蚁金服为例,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蚂蚁金服的净利润不到30亿元,别说与宇宙行(2791亿)相比,即便在阿里体系(427.41亿)内,蚂蚁的贡献度也只有区区7% 。虽然蚂蚁的利润增速很高,想成长到能被传统金融称为“对手”的程度,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
总体而言,目前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更多的是合作与互补 。传统金融看重互联网的高成长性、便捷性与获客能力等;互联网则看重传统金融的专业能力、规模效应和资产配置渠道等,双方各取所需,一起赚钱 。打个比方,互联网金融巨头就像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英语满分,但其他科目统统不及格,这样的是铁定考不上大学的,所以就找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请教,而同学也想找个人练练口语,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这样的关系,肯定没人(包括他们自己)会认为是“必有一战”的关系吧?也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真有一天传统金融机构会被互联网逼到墙角,但至少在当前,双方的合作,还是“藤缠树”,而且我更相信,传统金融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身加速互联网化的程度,一样是不可小觑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