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高瓴加速布局硬科技:半年出手超80起 重注芯片、自动驾驶产业链( 二 )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回忆 , 公司成立之初并不被业界看好 , AI和芯片自带的技术和资金两大壁垒“让绝大多数投资人望而却步” 。 但张磊不仅从天使轮开始支持 , 还鼓励余凯:“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理解、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间 , 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放手去做 。 ”
今年初 , 高瓴和五源、今日资本等一同 , 再次领投了地平线的C7轮融资 。
车载芯片之外 , 自动驾驶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还有诸多攻关点 。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 , 高瓴相关投资人曾对媒体表示:“高瓴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首先是围绕产业链上最为核心的节点展开——包括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芯片、最核心传感器的激光雷达 , 以及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 。 找到最关键环节 , 然后在细分方向里挑最强的团队 , 支持他们做相关方向的开拓 。 ”
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例 , 在整合硬件与软件的过程中 , 需要完善的“Windows系统” , 这也是除芯片外最重要的底层技术 。 在这个环节 , 高瓴与富士康一起投资了AutoCore.ai 。 该公司与日本TierIV打造了第一代自动驾驶开放开发平台 , 并和芯片、Tier1、OEM各领域的全球头部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且已完成众多项目交付 。
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必需的感知硬件 , 更受资本青睐 。 禾赛科技3月IPO终止 , 但依然挡不住投资机构的热情 。 6月其完成超3亿美金的D轮融资 , 领投方就是高瓴 。
上半年还可以发现 , 高瓴密集投资了多个L1-L3级自动驾驶方案服务商 , 支持其投资的依据是 , 高瓴认为“目前自动驾驶尤其L1-L3级的落地速度远超期待 , 因此在物流配送、送餐、清洁、农业等领域自动驾驶 , 都将迎来快速的商业化进展” 。
高瓴参与投资的毫末智行L3级产品“小魔盒”已投入市场 , 成为多个大厂物流无人车的供应商;极飞科技也可以算一个 , 其主推的无人机、辅助驾驶等业务主要运用在农田场景 。 另外 , 宏景智驾近亿元的A轮融资中投资方也包括高瓴 , 这也是业内少有的具备软硬件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服务商 , 产品覆盖L1-L4多个等级 。
为何笃信硬科技将迎来引爆点?
外界对高瓴的印象很多仍停留在投资腾讯、京东 , 控股百丽 , 以及对医疗的生态布局上 。 但如果列数高瓴近3年的投资组合 , 可发现其对硬科技企业的投资正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 。 实际上 , 科技一直以来都是高瓴投资的一条主线 。
2021年初 , 高瓴创投对外公布 , 其推出一年投资了超过200个项目 , 技术趋动型公司占到78% , 其中硬科技投资超过80起 。
但80这个数字在今年 , 高瓴花了一半时间就自己打破了 。
芯片、自动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都是大热的方向 , 某种程度也是现在大基金的必争之地 。 张磊强调守正出奇 , 那么高瓴的硬科技投资里 , 现在是否有“奇”?
量子可能是一个 。 在不止一个场合 , 高瓴都提到了一家叫国仪量子的公司 , 是以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去切“卡脖子”里国产高端仪器这个点 。
还有一个应该是基础软件 。 根据一位高瓴创投合伙人此前在北京智源大会的演讲 , 高瓴创投在“IT、DT、AI、算力与存储、深度学习框架、安全与运维、开源等领域” , 系统性地布局了一大批早期公司 。 比如在其中提到的开源方面 , 高瓴就投资了Zilliz、EMQ映云科技、PerfMa、一流科技等多家公司 。
“Infra项目现在都是优先推给高瓴” , 一位to B行业资深FA表示 。 这个领域很多机构都在出手 , 但高瓴的打法是最体系化的 。 “大部分机构看Infra的就一个两个人 , 最多一个小team , 但高瓴光看这个方向的团队就比较大 。 所以他们不是点状的去投 , 肯定有个路书 , 能看出是在一步步地按图索骥地去布局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