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孤独的陌生社交生意 用户留存是巨大挑战

_原题是:孤独的陌生社交生意
早在一百多年前 ,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社交往往廉价 。 相聚的时间之短促 , 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 ”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 , 孤独并不都是有害的 , 在有些时候 , 它能给人带来好处 。 那些主动选择孤独的人 , 非常清楚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 而被动选择孤独的人 , 则成为了互联网创业者们潜在的用户 。 他们的社交需求 , 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刚需“生意” 。
日前 , 知名机构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 近十年来 , 陌生人社交赛道共计融资474起 , 披露融资金额达292.99亿元 。 2018年 , 社交领域融资金额高达161.99亿元 。 但是 , 这一赛道正在降温 。 今年上半年 , 社交领域一共有七起融资 , 金额仅有0.87亿元 。
一方面 ,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 , 社交应用难以在灰色地带游走;另一方面 , 产品同质化 , 导致变现困难 。 种种原因 , 使得精神世界的“孤独”生意 , 成为难啃的生意 。
在陌生地带排解孤独
5月11日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鲜出炉 , 预计今年单身人口将高达2.5-2.6亿 , 同时预计 , 仍处于独居状态的成年人数量将超过9200万 。
从2011年起 , 大量LBS(基于位置服务)社交、软色情内容使得陌生人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 在微信之外能找到一方天地 , 且活得不错的当属陌陌 。 2014年11月 , 陌陌上市时估值约为30亿美元 , 在无数如同天仙般的PS美照背后 , 摆脱软色情标签 , 是陌陌创始人唐岩走向资本市场的重要考量 。
按照他的说法 , 陌陌就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交故事 。 多年前 , 洞察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社交需求 , 陌陌可以算是成功 。 而多年后 , 当Soul打出“跟随灵魂找到你”的Slogan横空出世时 , 互联网世界早已发生了变化 。
“我是山东人 , 五六年前在厦门念大学 。 离家远 , 刚进学校也没什么新朋友 , 正好那会儿Soul刚上线不久 , 再加上点猎奇心理 , 就注册了这个应用 。 一些新朋友缓解了孤独情绪吧 。 ”95后女孩刘小雨透露 , 她基本上每个月会在Soul上花费50-100元不等的会员费 , 如果不充会员费 , 很多功能都被限制了 , 就丧失了一部分乐趣 。
在陌陌刚开始转型“直播+社交”时 , 刘小雨也在陌陌平台上做了一个星期的主播 , 赚到了几百块钱 。 但是平台的抽成高 , 加上观看直播的用户往往伴有特殊目的 , 对女孩子不够友善 , 就又回到了Soul , 直到她在这儿找到现在的男朋友 。
在她看来 , 互联网上 , 并不存在真正的柏拉图式社群 , 每个人到这些平台上注册 , 都会抱有不同目的 。
相较于陌生人社交 , 相亲应用带给用户的更多是焦虑 。 Mandy今年36岁 , 在北京经营着自己的公司 , 最近三年来 , 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相亲App她都用过 。
“基本这些都是要付费使用的 , 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 像世纪佳缘、百合网用户基数大 , 下沉得比较早 , 所以用户的分层非常不清晰 , 可以说完全没有带来任何帮助 。 ”她略带不满地说 , 自己明明已经设置过找对象的条件 , 但还是会有月入两三千元、学历小学或初中的陌生人加自己为好友 。
兜兜转转之后 , Mandy目前仍然单身 。 她分析称:“其实交友和找工作是一个道理 , 问题在于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 , 对自己没有正确认知 , 平台又只想着收割赚钱的情况下 , 相亲交友就注定是一件很难成功的事 。 ”
平台监管跟不上用户扩张
既然刚需存在 , 就会有源源不断进场的人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黄卫平教授认为 , 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出现 , 是在整合需求和资源的前提下提供服务 , 地理意义的“附近”转化为数字意义的“附近” , 使得人们的感情得以延长 , 能够在虚拟空间找到两者的交叉点 , 解决人们最高层次的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