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
既然提问者以“推”“敲”为例,问古代名人写诗用词的准确性,瑰谷就以这首诗谈谈个人看法 。
这首诗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诗中明显指出了如下事实:月夜、诗人访李凝幽居、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认识僧人,故见其“推/敲”门也未打招呼 。
僧人怎么会推门呢?又不是他自已家?况且家中无人,擅自推开(假设可以,如推不开,则更应敲门了)也是很不礼貌的,因为这是晚上 。
所以,从整首诗来看,用“敲”门较合理,而用“推”门则不合逻辑了 。

文章插图
我们再来看此诗的意境:荒草入园,月夜鸟宿,野色分明,云根浮动,真是偏而又美,好一个“幽居”所在 。这时,只见一个僧人,渡桥而来,轻叩柴扉,惊动了宿鸟,也牵动了诗人的心――虽然访友不遇,但一定还要再来 。
可见,用“敲”更衬托了李凝所居之幽静,而“推”则无法反衬 。
因此,瑰谷认为,从逻辑上来说,贾岛写诗用词是力求精准的,诗词意境也是美好的 。

文章插图
哪个朝代也有好作品, 哪个朝代也有一般的 。也不是古人的都好,只所以你读古人作品感觉美,是因为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佳作 。
大浪淘沙,那些马马虎虎的东西没人读,没人在意,已经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中 。
也不止古代,现代也有很多好作品,只是不学习诗词的从来不看,也不知道罢了 。
想举例,网上形形色色的人太多,有人专门爱喷,算了 。如果喜欢自己发现吧 。
成名的诗人文人 。都具有很高的学问,触景生情而作,大多数按逻辑 。但也假设有的诗词对联跟逻辑是有差距 。可意景好,对仗分明,朗朗入口人们也很喜欢 。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 。
我要说的是,读诗别按逻辑,抒情别当真事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好的诗句,你要是按逻辑推理,那陶渊明要不是斜眼儿,要不就是向东而立,扭头向南,摸着采菊,望着南山,一一那画面也太有喜感了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春晓》,要是按逻辑推理,就该是盲人写的,你看看全诗,没有一句是睁着眼说的话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这首诗,逻辑上就不通,月黑,还下着大雪,一个是大雁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飞,再一个就是飞了也看不见,天那么黑,飞那么高,诗人怎么知道的?
所以说,读诗不能按逻辑 。
为什么这样呢?
逻辑的作用,是通过逻辑推理,准确的证明什么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是一是一,二是二 。
诗歌是什么?
诗歌是艺术 。
能说清的交给科学,说不清的交给艺术 。
艺术说不清,千万不要按逻辑 。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要按科学的标准去要求,按照逻辑去推理,根本行不通,为什么会长三千丈?是不是超过了人的毛发生长极限?三千丈的头发怎样盘在头上?耽误不耽误他的日常工作……
你要是按逻辑按科学,这诗就没法看 。人家写诗的李白李大哥也不是写的真事儿,人家就为了说明一件事儿,心里很愁!
要是按逻辑,别说诗歌不能读,小说也不能读,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砰的一下从石头缝里生出来,他的DNA是什么?受孕过程怎么样的?他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符合不符合力学原理?
所以,不要用科学的标准要求艺术 。
- 王者荣耀举报从哪申诉
- 上古卷轴5所有随从代码
- 针灸期间 吃鸡蛋也有大讲究
- 专家讲解:吸脂减肥的相关知识
- 女人的漂亮,美,要从哪个地方才能体现出来?
- 坐着不动也瘦腿哦
- 卫生间装好了还可以改么?
- 中医减肥方法 降血脂有讲究
- 中医讲解:易胖体质形成的原因
- 减肥运动前后饮食有讲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