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这句民间俗语说的是,祭祀祖先和亡灵时,必须要遵循的时间顺序 。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早清明”,清明节这个节气中,人们都去坟上祭奠先人 。虽然民间有清明上坟前十天和后十天的说法,但是不管哪一天,上坟的时间必须要赶在午时以前 。
“早清明”是提醒人们上坟祭奠的时间宁早勿晚的意思 。
“晚大冬”是指进入了冬至这个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于光照时间短温度也很低 。特别是早晨太阳出来之前阴气较重,不宜去坟地祭奠 。应当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祭奠先人为好,“晚大冬”说的是与“早清明”的区别 。
“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七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起始,上天都允许亡灵回家探视,这时期人间从初一到十五,都要接待亲人魂灵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上天就关上了鬼门,鬼魂就出不来了 。所以中元节祭祀活动时间不能超过七月十五 。既是“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的含意 。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
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
这句俗语也有不少其他的说法,比方说“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祖宗等不到中”,但大致上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
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这句俗谚就是清明祭祖要早一些,冬至的时候祭祖通常都是在晚上的时候,而七月半祭祖,则要在吃午饭之前 。
从古至今,祭祀祖先就是咱们的传统习俗,而在诸多祭祀先祖的节日之中,清明节、冬至日与七月半中元节这三天是最重要的 。
清明节与冬至都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
清明节在初春季节,冬至是在数九寒冬的开端,而七月半则是在盛夏季节,在这三个日子之中七月半是白昼最久的,其次是清明,最短的就是冬至日 。
通常来说,清明祭祖的时候,都是选择在早上的时候,小时候回到家乡祭祖上坟,都是凌晨就出发,在刚吃完早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
而冬至日祭祀,有的也是早上,但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在晚上的时候烧纸祭祀 。
七月半中元节,传闻这一天是鬼门打开的日子,因为这样的传说,所以大部分人都要提前进行祭祀,需要在中午之前将纸钱烧掉,不然先祖就收不到祭祀供品 。
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而且是春天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不仅是要去祭祀祖先,而且还会趁着春光正好,集体出门踏青游玩 。
既然如此,祭祀自然越早越好,而清明祭祀的日子很长,在清明前后二十天内都是 。
通常来说,清明节当天上坟之外,前七天后八天都是可以祭祀的,但是不管哪一天都要在早上八点之前开始,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然后在十二点前吃午饭 。
当然,中国如此广大,即便是同样的节日在不同地方风俗也是不同的,也有很多地方祭祀是在晚上并非白昼,比方说中元节与冬至的时候 。
尤其是在七月半,很多地方都是在晚上进行祭祀,未必是在上午 。
整体来说,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祖宗等不到中,这些说的就是不同节日的时候祭祀祖先的时间会有所不一样,但大多都是越早越好 。
此语我来批 。
此三句话,讲的是我国中北方民间民俗的三个重大阴节,阴节也叫鬼神节,而鬼节又包含家亲亡人 。
这三句话指的是在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初一鬼节(俗称十来一)中的祭祀过程与祭祀时间 。
俗称早清明,即清明节祭祀要提前,无论添坟土,扫墓,植坟树,送香表祭祀只可提前,不兴推后,过了清明这一天,再去上坟便不算数了,就没感应意义了 。而提前只可在春分节后,不可提到春分之前 。添坟土可提前半个月,而祭祀可提前七天以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