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高血压的儿童可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呕吐、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 。但因血压是逐渐升高的,约半数患儿并无任何症状,或早期症状轻微,加之小儿不会或很少能正确诉说症状,以致常被家长忽视,这是小儿高血压易被漏诊的原因 。小峰上小学了 。老师发现他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刚讲完的知识再问他,他竞不知老师说的是什么 。布置的作业他也完成得不好,总是丢三落四的 。他身体较胖,喜欢运动但又不敢运动,因为每次上完体育课他都会精神不好,说有些头痛 。老师把情况通报给小峰的爸妈,当天晚上,小峰挨了一顿“暴训”,哭了一场,第二天竞不起床了 。说头痛得像要炸开,还恶心要吐 。爸妈这才慌了神儿,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开始找不出什么毛病,看他较胖,测了一下血压才发现,他的血压为140/95毫米汞柱,原来是高血压引起了这些症状 。
他爸妈有些不相信:孩子才这么小,怎么会得高血压?再说我们都没有高血压病 。
医生真的给他俩测了血压,爸爸的血压为160/100毫米汞柱.已经是典型的高血压了,妈妈的血压是150/88毫米汞柱,也是收缩期高血压 。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后来又追问出小峰有过肾炎病史,医生判断,小峰的高血压跟肥胖、肾炎及遗传因素都有关系 。
小儿高血压发病不算少
以往人们一直认为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殊不知,儿童中血压偏高者并不少见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小儿高血压发病率为l%~2-3%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浮动在临界状态的血压偏高比例,要比发病率高得多 。在美国,儿童期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4.1%,在日本为13.3% 。我国北京儿童医院和延安医院对5000名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血压普查时,发现血压偏高者占9.36% 。实际上,从80年代以来的20年内,北京地区儿童血压偏高比例已从6%上升到14% 。这—数据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儿童也会患高血压,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这些血压偏高儿童是未来高血压病的当然“接班人” 。
父母没症状掩盖了孩子的高血压
小峰的妈妈还是怀疑血压测量有问题 。后来又换了医生,换了血压计再测,结果还是一样 。她说:“说我高血压,我怎么没症状?”不错,人群中确实有许多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直到出现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之前,自己从不知道血压高,原来,这其中不少人是在少儿时期就患上了高血压,所以他们才如此适应血压过高的状态,感觉不到高血压症状,伴“虎”生存而毫不知晓 。
小峰的妈妈说:“小峰的血压还没有我的高,怎么就有了症状?”
寻找症状的蛛丝马迹
患高血压的儿童可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呕吐、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 。但因血压是逐渐升高的,约半数患儿并无任何症状,或早期症状轻微,加之小儿不会或很少能正确诉说症状,以致常被家长忽视,这是小儿高血压易被漏诊的原因 。要早期发现小儿高血压,应注意下列蛛丝马迹:情绪异常波动,脾气不好、烦躁易怒、常在兴奋后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可能是激动后血压升高引起不适;睡眠不稳定,一般儿童都容易进入熟睡状态,血压偏高儿童常难深睡,易惊醒或多噩梦;精神不集中,常伴多动或被疑为多动症;有的孩子表现懒惰、易疲劳,活动和劳动后,面色发白、喘息,可能与血压偏高影响心脑的血液供应有关;以及孩子饮食不正常、易患小病、学习成绩下降等 。有这些症状的孩子应去测测血压,及时发现异常 。
针对危险因素及早防治
针对遗传调查发现,在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时,子女高血压病率为45%,父母一方有高血压,子女患病率为28~‰,双方都无血压,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3.8% 。可见遗传因素对儿童的高血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父母首先要摸清自己的情况,如果任何一方现高血压,那么孩子就应成为重点预防对象 。
- 拒绝肥胖先让肠道年轻起来
- 温差减肥法
- 饮茶能减肥吗?
- 产后减肥29个减肥新经
- 肥胖易促进肾细胞癌的生长
- 小心!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 三大理由不吃减肥药
- 局部减肥瑜伽 瘦腰瘦腿
- 缺维生素C导致肥胖
- 新法助肥胖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