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其中每一部都不止看过一次,你们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怎么样?( 二 )


那么,在确定《君名》的成就无法再度复制之后,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角度去看待这部作品?《天气之子》,到底是一次借由《君名》的商业成功,还是一场“自我表达”的文本失败?
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各位影迷朋友最不用担心的一点了 。在更高的经费与更多的人手面前,新海诚的动画美学,只有更精致的份 。其实前半段大部分镜头,给我的感觉都不算太好 。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得画面似乎朴素了几分,而东京街景、雨滴溅落,以及手机屏幕、地铁街道、公寓生活等元素,都是我在之前的新海诚作品里反复品味的东西,所以《天气之子》的前半段与我来说,真的好像没什么新鲜感在里面 。

相信很多人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其中每一部都不止看过一次,你们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怎么样?

文章插图
直到三人成立晴天小队开始,当晴天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观众眼前时,画面风格的转变也代表了叙事上“三幕式”的承接 。在视觉与故事上都开始让观众兴奋起来,而后面烟火大会上的伪“航拍”镜头瞬间让我鸡皮疙瘩,那种由3D所做出来的“穿透”感简直无与伦比 。在这种被部分人所诟病的“转描”美学中,新海诚依旧保持了“动画”这种叙事载体的特殊而又无可取代的性质 。
相信很多人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其中每一部都不止看过一次,你们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怎么样?

文章插图
至于后面的东京雪景,云上世界,日剧跑和最终相遇的片段,相信就不用我再多谈 。新海诚再一次用顶级的动画制作水准,证明了自己依旧是那个让人心醉的“壁纸狂魔” 。
而更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声音的使用,相比《你的名字 。》,这一次新海诚明显更加大胆 。多次使用声画分离的空间/时间转场,用来加速/压缩叙事,提炼情感 。而大量情绪爆发后的静音处理,RAD作曲中的诡异音调,则更加显露出新海诚的野心 。借由这种大胆而又驾轻就熟的视听处理,新海诚到底想要证明什么,表达什么?
至于剧作上的处理,正如我前面所言,是一部会让那些拿着《你的名字 。》标准的观众失望的走出电影院的作品 。而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新海诚,终于大大方方的暴露了他的“反社会”人格 。
相信很多人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其中每一部都不止看过一次,你们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怎么样?

文章插图
相较于前作中立花泷为了拯救三叶而拯救整个系守町的主线,这一部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的“反面立意”:帆高为了能再度见到阳菜,而做出了让东京淹没的选择 。就冲着这一点,那些因为《君名》而喜欢上他的观众绝对会在电影院被“自我-集体”的价值辩论搞得厌烦,更别提获得满足感了 。就算通过“为了大家的晴天而牺牲一个人”的台词,以及东京终将沦为大海的寓言来尽可能的去消除这种价值上的“隔阂”感,这种剧情立意上的设计本身就够让人头疼了 。在《你的名字 。》里向观众献出玫瑰的新海诚,在这部《天气之子》里,终于露出了“作者性”的獠牙 。
以电影内外的成年人的理性视角去看,这是尴尬的,幼稚的,脑残的,不可理喻的 。无法去理解,也无法去感受,只能通过最纯粹的利害关系去评判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与否 。而在另一种视角看来,这是一部在内核上极度提纯的爱情寓言,是真正关于边缘人的“神话”载体 。将存在的意义从他人转移到对方,用这种对世界的背叛换来我们的存在,如此感性,如此疯狂,如此反社会,却又如此的不可捉摸 。
相信很多人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其中每一部都不止看过一次,你们觉得宫崎骏的电影怎么样?

文章插图
但颇可玩味的是,这一部《天气之子》在许多核心桥段上,似乎都可以和10年前的那部《新世纪福音战士:破》所相照应(“再一次见到阳菜”与“把凌波丽还给我”,还有共同“毁灭世界”的结果趋向) 。而真正有意思的来了,新海诚用这么一次偏执且大胆的价值观“背叛”,却将自己变成了庵野秀明二十多年前在《Air/真心为你》所嘲讽的那种无贡献,无职责,无社会责任感的“低等死宅” 。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嘲讽,是否也是本片的价值之一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