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侧,首先可以采取传统的地推方式,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并逐步扩大;其次是使用高科技的手段,就像Airbnb在发展初期使用的增长黑客策略,充分利用Craigslist等既有平台的资源 。
在需求侧,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口碑营销,消费者互相推荐之外,还可以利用、免费、激发好奇、沉浸体验、场景加速器等策略 。
当用户规模发展起来后,主要的挑战就转变为如何绑定用户 。因此需要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尽量封闭用户流失出口,构建良好的品牌和用户体验以及建立用户的归属感 。
4、建设共情的社群
建设社群,首先就要基于共同的志趣和价值观,构成核心用户群体,这些人具有极强的归属感,是社群的中坚力量;他们构建了一种亚文化,价值观非常明确,态度非常一致,社群规则能被友好地贯彻,他们不容易流失,还能帮助企业去获取更多的新用户 。共享用车企业Lyft的经验就很值得大家一读 。
其次,不但在线上要做好,也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社群也需要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手工艺者共享商业平台Etsy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
再次,社群也需要良好的管理与运营,使得社群的发展更好地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相一致 。缺乏管理的只能称为群众,而有管理与运营的才能成为社群 。
5、维护基于信任的秩序
根据咨询公司普华永道2015年的调查,尽管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共享经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也有69%的被调查者认为信任可能是一个问题 。
因此,如何构建共享经济世界中的信任感,是其成功商业化需要解决的可行性基础问题 。在国外,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是确保安全的基础,比如美国的FICO 。除此之外,个人在社交平台的的信息和数据,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另外,共享经济企业通过在运营流程上的环节来把控,包括事前进行把关,事中引入处理问题与争议的机制,及全程全范围的监控与分析,事后需要双方进行评价并有处理机制等 。此外,还要在支付、保险等关键环节建立配套措施 。
6、满足供需高效的匹配
共享经济的资源所有权在底层,资源使用权在表层,在商品上私有,但在服务上变为公有 。这样的话,就造成了供应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 。共享经济可以极大程度上扩展供应的网络,理论上可以盘活几乎所有闲置的资源,给需求者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稠密市场” 。但同时,稠密市场也带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市场拥塞 。此外,在交通出行、物流递送等领域,供应者和/或需求者还都处于一个移动的状态,甚至在某些小范围内需严重大于供 。如何去定位需求,如何确保能最快地提供供应,这也给供需关系的配对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
- 肥胖容易导致脂肪性肝病
- 调整心理助你将减肥瘦身进行到底
- 怎样快速除甲醛?
- 有的人认为现在的人淡化了传宗接代的观念,你觉得到底是男生不愿结婚的多,还是女生不愿结婚的多?为什么?
- zara的衣服到底算不算贵?
- 陈漫作品下的亚裔造型到底是我们不懂的审美还是有意丑化?
-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 拿长刀打砸桂林红灯笼龙虾大排档,到底吃饭吃出多大的纠纷?
- 孩子七、八个月大,该去上班还是继续照顾宝宝?到底该何去何从?
- 国际知名的乌克兰美女,印度美女,到底美在哪,让世界公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