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快小年了,你家乡的小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感谢悟空问答的提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传统上说,进了腊月门就能或者就在感受过年的气氛和味道 。记忆的腊月里有“腊八节”,“小年”和“除夕” 。据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修炼成道的日子,于是每年的这天,佛教庙宇都有开放赈粥的习俗,
霜天晓角腊八粥
凌窗飞羽,老树梅花踞 。玉罩白头香续,风传远、闲庭聚 。
五黍 。红枣辅 。杂粮腊八煮 。小火温开千滚,好味道、同赞语 。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这一年年来的善恶因果,让玉皇大帝决定对其的赏罚 。
因此在送灶王爷上天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时乘坐的坐骑预备的料 。
祭灶时,还要把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以防灶王爷在玉帝那里讲这家人的坏话 。
掸尘扫土 。
小年的前几天,都会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污垢,也指旧过去的一年里遇到的不快 。
贴春联剪窗花 。
写春联是小年的民俗活动 。春节时,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神灵前、大门上、井口、牲畜圈、面粮仓、树上,处处需要贴上春联,内容丰富,妙语连珠,红红火火看着喜庆福气 。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回天宫述职的日子,他的主要职责是,替上天祥查人间每家每户所行善恶之事 。二十三百姓家中所贴灶王画象取下烧掉,是送灶王上天 。为了让灶王替本户向玉帝多说些好话,户主就买些糖瓜祭奠,并在烧画象前用糖在灶王象的嘴上抹一抹,如今看来有行贿受贿之嫌 。
我是靓小伟,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随着年味一年不如一年,很多风俗习惯也省略了 。
记得小时候我在农村,腊八开始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忙乎上了,大扫除,糊窗户,贴窗花,泡腊八蒜,做一大锅腊八粥,购买年货等等 。
现在,基本上也就是打扫房间然后买点吃喝穿的东西,然后过年 。
要是不回村里过年,烟花爆竹也不用买,市里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什么的 。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农历腊月二十四,也就是就是我们潮汕人常说的小年,也称祭灶节 。下面来了解潮汕的小年习俗?
腊月二十四,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又被称为过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
潮汕人对“灶”尤其重视,做灶必须请先生看时择日选方位,潮汕老式灶是由红砖砌成的上宽下窄的四方形灶台,寓意在于天圆地方,天地交泰,家道和晏!潮汕灶台俗称之为“灶山头”,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灶用于生火煮饭,是一家人生存的保障,是一个家庭自立的标志 。中国文化中的“另立山头”,也是“另起炉灶”之意 。而且平时忌在灶上烹煮或烘烤“秽物”, 忌在厨房里骂人、吵嘴、打架,忌重放和磕碰锅、盆、碗、筷等 。小年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我们潮汕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有潮汕俗语说“廿四神上天”,指的就是小年 。
潮汕民俗:“廿四神上天”,是时,各家各户提前祭灶“送神”,供品荤素皆宜,但必备糖品,比如“糯米糍”(俗称“落汤钱”、“胶罗钱”等甜品) 。据说灶君吃了糖品,便会在玉帝面前甜言蜜语 。人们深知,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