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膝盖?( 二 )


登山,膝盖伤很大!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适量的登山运动可以活化细胞、强化肌力,帮助膝盖更加稳定;但若年龄稍长,已有退化性关节炎症状,则要避免过度使用,只要行走时有疼痛的感觉出现,最好都还是穿戴护膝 。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受伤了才要穿护具,没有受伤也需要穿护具吗?其实经常爬山的人不难发现,很多驴友都穿着护具穿梭山林 。对爬山的人来说,穿戴护具爬山,似乎已经是种预防受伤胜于伤后复健的概念 。
别跟关节过不去
当运动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并希望能生命中长久存在时,那么在登山健走选用适合的护具,可以保护关节不易因磨损而受伤 。
相较于慢跑,其实健走跟爬山对于膝盖的负荷不小,因为上山下山的过程是反覆不断向心离心收缩的运动,挑战着体力与肌耐力,若平常没有规律的距离或强度训练,对膝关节是相当大的负担 。特别是在下山的时候,膝盖必须承受的体重 4~7 成的重量,此时肌肉的力量若不足以支撑,对膝关节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
原来护肘、护腕 驴友也适用
健行爬山的时间通常都很长,对于需要长期间穿戴护具,挑选透气、散热佳的材质就更为重要;能够完整包覆,减少异物感的护具,才能在长时间运动中提供舒适与支撑的效果 。对于护具的穿戴时间,不建议束缚过久,若因登山不便穿脱时,则一段时间就检视是否有血液循环不良的反应;以防护的观点出发,选择在对膝盖冲击较大的下坡时穿戴,会是较为健康的作法 。
护具的穿戴时间,不建议束缚过久,若因登山不便穿脱时,则一段时间就检视是否有血液循环不良的反应 。
以自黏式弹力系带固定的护膝,提供有如量身打造的合身感 。
对于移动角度较为单纯的徒步活动,包覆性够、支撑性强的护具,能有全方位的保护 。徒步爬山的人多数懂得好好保护膝盖、照顾双脚,来求诊的部位反而是让人出乎意外的上肢 。原来是驴友们常因天雨路滑不慎摔跤,此时可能一个抓拉就造成平时疏于锻炼的手腕或肩膀受伤 。若在难度较高的地形进行攀登或反覆使用登山杖,加强对护肘、护腕的支撑及保护,就能减少运动伤害发生 。
防护不是只有脚而已,驴友们疏于锻炼的上肢,往往更容易因意外而拉伤 。
透过可调式加压软垫设计的护膝,能够依个人膝关节状况调整加压强度 。
防护来不及,伤后护具怎么穿?
有固定运动的人一定听过这样的经验,受伤通常都在同一部位反覆发生,例如脚踝 。会扭伤脚踝,就是有特定肌肉力量比较不足,对关节失去调控的反应速度,除了训练脆弱部位的力量外,平衡感练习也是强化的重点 。关于伤后循序渐进的恢复方式,归纳出三步骤:
伤痛期:
经由诊断先确认结构、骨骼、关节没有问题;韧带、肌肉、软骨没有拉伤、拉断或撕裂,这些都是常见的运动伤害,若有受伤,要耐心的等待愈合 。
愈合期:
这时可以做一些恢复运动,例如肌肉长度不改变的等长收缩或轻阻力的运动,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也唤醒受伤过的肌肉该恢复原有的功能 。
复健期:
开始积极做轻重量训练,也就是渐进式的阻力训练,这时诊断评估就很重要,因为必须判断是哪条肌肉拉伤,对于拉伤的肌肉进行强化恢复 。
在伤痛期,会需要高支撑的护具来固定受伤组织帮助复原;当伤势过了疼痛期,开始愈合的之后,就能穿戴中支撑力的护具从事恢复训练 。多数人对这样的过程没有耐性,但若直接跳过愈合期与复健期,就会省略该优先强化脆弱部分的环节,下次受伤很快就再发生,这也是为何经常拉伤或扭伤同一部位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