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会有“鬼节”这样的说法?( 六 )


而“量子纠缠”岂止科学所说的两点之间的纠缠啊!一即一切,一动一切皆动,无不“纠缠” 。“田”虽代表世俗红尘,但“十”字为心,其中却蕴藏着“光明”,唯德可知、唯光明之心者可见 。如同“卍”字符代表光明,隐藏于古代佛陀、圣贤心中,他们当年身在红尘,以心之光明、智慧引领世人心,但又几人信、几人懂呢?鬼字“田”上一撇为阳,如大光明照射红尘,如翘首期盼“红尘”回归本源 。居于人所在之“田”,其上是阳即为天,其下是阴即为地 。
人所处之“田”是阴和阳、天和地连接、同在之处 。红尘中“人”的神奇就在于,本来阴阳犹如家用电器和高压电,永远不可能连接在一起,但却可以同处于“人体” 。从肉身人体说,对称分属阴阳,同时,五脏六腑中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气血双雄中血为阴,气为阳等等 。体内阴阳之气,以心为和,心为德气为阳,心无德气便阴,还可相互转换 。人体这种阴阳并存的特性,既可以使人与阴同在,又可与阳相通 。既能替阳通阴,传达天意,替天行道,又可以引领“阴”提升境界,提升能量频率,实现“阳升”,甚至回归本源必 。所以,观字形,“人”从“鬼”中来,“人”穿越“鬼”而成为从地到天红尘“道”,上通天、可为阳,下入地、可为阴,正是“鬼”、“魂”的以阴还阳之路 。
“人”如此重要,所以人身难得 。“鬼”为“魂”不可缺,因为无灵无魂皆不为生 。下边的“儿”是从“鬼”中之“田”滑落出离,失去红尘的肉身 。为何下滑坠落?因为带着“厶”(私) 。由于此生红尘未破迷开悟,心中带着执迷和贪私而坠落为阴 。一个“鬼”字,涵盖了从天到人、阳之与人,从人到地、人之与阴,人可升天为阳,亦可落地为阴的过程;人是天地、阴阳的连接 。
一个“鬼”字告诉我们,身在红尘耕田地,心则仰望向源头,心是光明,皆亮处,归入本源方故乡 。一个“鬼”字诠释了魂之所来,“人”之所生,阴、阳之所成,魂之所归也 。读懂“鬼”字知大道,一切在你心里,前尘往事鬼皆知,处处都为点醒你 。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
中元节起源: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