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段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四 )


心电图ST段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ST段在心电图上代表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 , 正常ST段的位置在心电图上接近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向上偏移V2-V3可达0.2mv或更高 , V4-V6及肢体导联一般不高于0.1mv 。如果心电图上出现ST段偏于以上范围则为ST段改变 , 为异常心电图 。
心电图ST段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临床上 , 出现ST段改变的心电图很常见 , 其ST段或上移 , 或下移 。但具体涉及临床意义 , 则不是单凭心电图ST段改变就能诊断 。事实上 , 能引起ST段改变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中 , 有些结合其他检查及临床症状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 而一些可能没有任何线索 , 只是孤立的ST段改变 , 这样的ST段改变一般意义不大 。例如 , 一些年轻患者做心电 , 结果显示只是ST段改变 , 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 既往健康状况良好 。这样的情况下 , 一般ST段临床意义不大 。而医生也不会对其做过多处理 。再比如 , 心电图基线不稳造成ST段改变 ,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而对于有症状的和其他检查有异样的情况 , 出现ST段改变就要综合进行判断 。例如 , 心肌炎患者心电图报告示ST段略下移 , 心肌酶谱中肌钙蛋白异常且患者时有胸闷乏力的症状 , 这时ST段改变则变得有临床意义 。出现ST段改变很大可能是由于心肌被炎性浸润 , 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 进而影响心室正常复极 , 出现ST段改变 。除此之外 , 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厚等很多疾病 , 也会影响到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 , 从而出现ST段改变 。
心电图ST段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因此 , 单独看ST段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 , 判断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要结合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考量 。要具体问题 , 具体分析 。
本期答主:冯海燕 , 医学硕士
你好 , 我是王药师 ,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
心电图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 , 目前他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电生理学学科和临床上诊断心脏病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工具 。尤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方面 , 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极大 。
心电图ST段指的是从QRS波群的J点(最后点)开始 , 一直到t波起点之间的间距 , 它代表着心室复极的部分阶段 , 换句话说 , 它是心脏跳动心电回归正常基线的一段过程 , ST段反映了心室复极早期电位变化 。
ST段改变可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延长或缩短 。ST段抬高多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损伤性改变 。心肌缺血常常表现为ST段压低 。
心电图ST段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1.ST段抬高
一般来说 , ST段抬高代表心肌损伤 , 特别是弓背向上型抬高 , 而损伤通常与急性心肌梗塞相联系 , 变异型心绞痛也有可能会造成上述改变 。其次 , 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的病人 , 有些电解质紊乱的如高钾血症 , 可以有ST段抬高 。
2.ST段压低
ST段压低是心电图上最常见的ST段改变 , ST段压低可分为:水平型压低、下斜型压低及上斜型(J点型)压低 。ST段水平型压低为诊断心肌缺血的有力证据 , 如有动态的ST-T改变 , 则可有把握地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ST段下斜型压低诊断心肌缺血的意义不如水平型ST段压低 , 但意义也比较大 。此型尚可见于心室肥厚、束枝传导阻滞、洋地黄效应等继发性心肌缺血 。ST段上斜型(J点型)的临床意义较小 , 常为生理性的 , 特别是在心动过速时;但如j点型压低较深(>0.2mv)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