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篇骈文谁高谁低?( 三 )


此处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 。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见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怀想不已 。
湮于榛莽的云门寺,现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厢房数间 。寺院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现存明朝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 。在碑的背后,有一池,传为王献之的“洗砚池”,十分简陋 。而在附近的民居旁,石雕、石鼓、石板等残迹随处可见,农民的猪栏鸡舍、土坎地间,都可以看到旧砖古石 。

云门寺自古为浙东佛门圣地,这里既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又是文人墨客雅集场所 。从晋代到明清,光皇帝就有十余位为这里树碑建塔、赐名题额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独步越中,让人刮目相看 。只可惜,这里已被人们忽略很久了 。现存的“云门古刹”门户矮矮的,显得谦逊而单薄,让人觉得实在难以载动这里千年的风流 。
历史上的云门寺,辉煌比肩灵隐,规模十分宏大 。这里还曾发生了一桩吸引人眼球的书法传奇 。王羲之《兰亭帖》真迹曾长期保存在此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创出书法“永字八法” 。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也是有名的书法传人,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帖》传给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爱此稀世之宝,明求不得,就派心腹御史萧翼化装混入云门寺,设计从辩才手中盗此帖,交给唐太宗 。相传,这墨宝后来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不复见世 。
萧翼赚兰亭图
云门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脚步,鸿儒云集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刘基、徐渭等数十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涉足此地,流连吟咏 。这里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四百多位,后人遂戏称云门寺为“天下第一名人客栈” 。
公元675年,王勃在他最后的生命里,先在绍兴云门寺,模仿王羲之举行曲水流觞;再赴南昌滕王阁,挥毫留下千古一序 。之后,南下省父,676年北返时落水而亡,如流星划过天际……
书香墨影处,兰亭最风流 。修禊,是一种水边祈福除灾活动,用香草蘸水,洒在身上,感受春意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包括谢安、孙绰、王徽之等在内的好友亲朋共42人,春游戏水,饮酒赋诗,放松心情,畅谈人生哲理,祈求平安吉祥 。他们当时玩的游戏叫“曲水流觞”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大家依次而坐,置酒杯于溪中,随水流淌 。杯子在谁面前停滞了,谁就得即兴作诗,作不出来就罚酒三大杯 。这些才华横溢的名士们,把对生命的体验推向巅峰,从此墨香永存,灿烂不灭 。高雅与淡然,在这里放射出恒久的魅力 。直到现在,绍兴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办兰亭书法节,期间,名家汇集,泼墨挥毫,流觞赋诗,成一时之盛 。
兰亭曲水流觞处
王勃在云门寺就模仿兰亭雅集,举行了类似的修禊活动 。他还模仿《兰亭序》,写了《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记载此事 。我们择一段,看看其文采:
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献之山亭也 。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 。杂花争发,非止桃蹊;群鸟乱飞,有逾鹦谷 。王孙春草,处处争鲜;仲统芳园,家家并翠 。于是携旨酒,列芳筵,先祓禊于长洲,却申交于促席 。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
这样的手笔,是不是处处都是《兰亭序》与《滕王阁序》的影子与雄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