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篇骈文谁高谁低?( 五 )


外环境上,滕王阁巍峨新耸,阎都督高朋满座,再加秋高气爽,胜饯醉人……恰如王羲之在惠风和畅的大自然写兰亭序,占尽一切飘逸的风情,王勃在滕王阁上泼墨挥毫,也得了高情万古的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他的才华喷薄而出,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如西山的风雨,铺天盖地;如南浦的朝云,绚烂多姿 。
一切都是那么地巧合!
所以,好事的后人,还特意为王勃捏造了一个“时来风送滕王阁”的神话:王勃在赣皖交界处的马当山,船行遇阻,夜间有白眉神仙对他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赴宴会,作文章,可不朽 。虽然两地相距六七百里,然神风相助,王勃只觉祥云缥缈,一夜时间,竟然真赶上了滕王阁的大宴 。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知其名气,欣然相邀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庆祝新阁落成,同时想借机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为此,他让女婿事先写好诗文,熟记于心,席间假为即兴之作,以博才名 。
当阎都督让人备好纸砚,假意请诸人作序时,与宴人士,都非常识趣,只答应写了诗歌应付,而写序的重任,就推托自己才识不足,当需孟学士执笔 。谁知笔墨推到王勃面前时,他竟毫不推辞,当众挥写起来 。
阎都督不高兴了,懒得为王勃捧场,起身离席,转入帐后,暗中派人盯着王勃,写了些什么,及时汇报 。
王勃开笔:南昌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说:老生常谈而已 。再往后听,越来越精彩,都督开始沉吟不语 。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把女婿都忘了,惊叹道:“天才也!” 。于是,阎都督重新入席,为王勃鼓掌 。《唐才子传》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
让我们多摘两句,复习一下这千古绝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些话语,多么大气磅礴,多么雄浑苍劲!虽然身陷困境,依然自信乐观,盛唐精神,在王勃身上光芒万丈 。
在这宴上,王勃除了亮瞎眼的序,同时也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因为序太有名了,诗就被淹没了 。他《滕王阁诗》,其实也同样铿锵有力,时空绝美,读起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676年秋天,王勃省父后,离开交趾北返,渡海时翻船,坠水被淹,惊悸而亡,年仅27岁 。
哇哇,读到这里,是不是为才子的早亡感到疼痛 。就当他是一颗流星吧……
《滕王阁序》高!其中名句至今传頌!
论文采,当然是腾王阁序胜出,论书法,我也没看过王勃原稿,但必定是兰亭序胜出 。一个是文学天才,一个是书法宗师 。就象李白比赵云 。
《滕王阁序》明显比《兰亭集序》高出一筹 。
首先在长度上,《滕王阁序》洋洋洒洒千余字,《兰亭集序》不过325字 。文章的长度固然不应是文章优劣高下的标准 。但是,在骈文这种讲究铺排场面的特定的文体中,文章的长度的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其次,在内容的拓展开掘上《滕王阁序》藉登高感怀,写出了古时文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又能脱出消极沉沦的颓境,表现出救世济时的信心,对现实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知 。显得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一改六朝空洞华丽,无病呻吟的陈习 。开初唐文学繁荣的先声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俗的地位 。王勃也因此成为“初唐四杰”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