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和扑尔敏有什么区别吗?( 三 )


当H1受体亚型被一些诱因激活以后,就可导致我们身体出现过敏性症状,如身体瘙痒,出现过敏性荨麻疹,血管神经发生水肿,甚至还会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过敏性反应 。
而所谓的抗组胺就是专门对抗组胺H1受体的药物,临床叫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使组胺不能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已经有3代了,其中扑尔敏是第1代,氯雷他定是第2代 。
那么,抗过敏药氯雷他定与扑尔敏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
扑尔敏,化学名称叫氯苯那敏,为了增加扑尔敏的溶出度,提高药效,一般用马来酸进行酸化,制成马来酸氯苯那敏,临床应用再制备成为片剂口服 。
扑尔敏属于第1代非特异性的抗组胺药,最大的优点是抗过敏作用较为持久,最大的缺点就是,扑尔敏容易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作用,所以,扑尔敏还有一个名称,叫作镇静性过敏药 。
如果抗过敏吃扑尔敏,那么,成人和儿童容易发生嗜睡,浑身感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
特别是儿童,如果长时间的服用扑尔敏,可能会对婴幼儿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影响到学龄儿童的学习,所以,不建议长期服用扑尔敏 。
氯雷他定属于第2代的抗过敏药,与扑尔敏的非特异性相比,氯雷他定抗过敏最大的优点是具有特异性,对外周神经H1受体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
氯雷他定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组胺H1受体,改善组胺所致的过敏症状,所以,氯雷他定没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
也就是说,氯雷他定与扑尔敏相比,主要是改善了不良反应,在相同治疗剂量的情况下,没有或较少出现中枢副作用,嗜睡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
但需要注意是,氯雷他定会偶发心脏副作用,比如儿童可能出现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症状 。
第3代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等,比第2代的氯雷他定安全性更高,对于需要学习的儿童,建议选择第3代抗组胺药物 。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扑尔敏,通用名为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它们都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发挥抗过敏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风团、红斑等过敏症状,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扑尔敏与氯雷他定有什么区别?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一一介绍:
总之,扑尔敏和氯雷他定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药,二者相比,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方面,氯雷他定的抗过敏作用更强,作用时间更长,在给药方式方面,氯雷他定每日给药1次,用药依从性更好,在适应症方面,扑尔敏主要用于皮肤过敏症,氯雷他定则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在副作用方面,氯雷他定的常见副作用更少,一般比较轻微,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 。
氯雷他定和扑尔敏都是比较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用于皮肤过敏症,比如荨麻疹、湿疹、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 。

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和扑尔敏有什么区别吗?

文章插图
扑尔敏又称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属于第一代的抗组胺类药物,吸收相对较慢,起效慢,药效维持时间短 。氯雷他定属于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外周h1受体阻滞剂,抗组胺作用起效快、效果强而持久 。从作用来说都能够起到抗过敏止痒的效果 。扑尔敏具有中等程度的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适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与解热镇痛药配伍用于治疗感冒 。相比较而言,扑尔敏的适应症更广 。价格来说,两药价格都很亲民,扑尔敏更加便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