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为啥没人去了?( 三 )


除了收入的不断下滑外 , 红星美凯龙集团的负债也是越堆越多 。
2020年负债合计804.5亿元 , 流动负债316.39亿元 。 但是红星美凯龙货币资金仅有65.11亿元 。 各类短期借款、到期负债合计远超在手现金 , 债务压力过高 。
对于红星美凯龙来说 , 如何还债成了当前燃眉之急 。
2020年 , 公司借款超186亿元 , 但是只偿还了146亿元 。 利息支出达25.29亿元 , 但是同年的净利润仅有17.31亿元 。
红星美凯龙不得不出售资产来换取现金 , 2021年7月18日 , 红星美凯龙将旗下红星地产70%的股权以40亿元的代价质押给了远洋集团 。
昔日财大气粗 , 家财万贯的家居巨头 , 如今却是捉襟见肘 , 艰难度日 , 依靠变卖资产来维持公司运转 , 让人唏嘘不已 。
老大哥日子都如此艰难 , 作为行内仅次于红星美凯龙的居然之家日子也不好过 。
2019年底 , 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 , 彼时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等人承诺 , 居然之家在2019年到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6亿 , 24.16亿和27.19亿元 。 若是在此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低于承诺净利润 , 汪林朋等人及相关企业将进行相关补偿 。
2019年 , 居然之家实际盈利润为21.1亿 , 勉强超过了承诺净利润 。 但是2020年实扣非净利润仅13.0亿元 , 远低于当初承诺的24.1亿 。 2019至2020年连续两年 , 累计净利润合计34.1亿元 , 与承诺净利润44.8亿相差10亿元 , 面临巨大的对赌压力 。
6月14日 , 居然之家发布公告 , 拟对业绩承诺事项进行调整 , 将业绩承诺期延后一年至2022年 。
按照常理来说 , 业绩下行时应该收缩战线 , 保存实力 。 可居然之家却反其道而行之 , 进行逆势扩张 。
居然之家在4月底发布季度报告的时候就介绍称 , 2021年内 , 全年计划新开门店不少于70家 。
可是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 对公司底细嗅觉最灵敏的资本 , 用脚投票不断抛售居然之家 , 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

自去年11月份开始 , 居然之家的股票就一路向下 , 丝毫没有上浮的气色 。
新零售转型之路收效渐微
作为家居卖场的“巨无霸” , 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并未没有想过办法 。
7月3日 , 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就以下五项内容达成共识:在全国范围内维护家居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 坚决杜绝“二选一”等不公平竞争行为;相互开放供应链品牌资源;共同维护行业营销秩序 , 坚决抵制低于成本价的市场倾销行为;落实“诚信第一”“服务第一”的商业经营宗旨 ,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
一般来说 , 企业之间的合作要么是类似于供应链上下端的纵向合作 , 要么就是比如线下卖场和电商之间优势互补的跨界横向合作 。 此次家居行业两巨头之间签署的战略协议 , 实属罕见 。
作为同业企业 , 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的目标市场高度重合 , 二者长期是处于竞争的状态 。 这样火星四溅的竞争对手 , 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为何还要走到一起合作了?
仔细看一下战略协议的第一条和第三条 , 此次的合作更像是双方的一个妥协 , 让双方不要陷入二选一和互相压价的内耗之中 。
因为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 , 实在是已经耗不起了 。
时间转回到2012年 , 在互联网风口来临的时候 , 红星美凯龙就已然意识到这个机会 , 尝试“拥抱”互联网 。
2012年 , 红星美凯龙推出电商平台红美商城 , 并在2013年更名为星易家 。 同年模仿唯品会 , 建立了家品会网站 。
可是这些尝试最终都不了了之 , 正如潘子告诫嘎子的那样 , 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 , 这里边的水太深 , 红星美凯龙有点把握不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