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她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三 )
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 1965年 , 两个年轻人在友好广场不期而遇 。 “他问我干吗去?我说去铁路医院看病号 。 他就说陪我一起 , 我说好吧 。 ”就这样 , 赵莲英去看病号 , 王立君在门外等 。 等赵莲英看完病号出来 , 发现王立君买了好多东西 。 两个年轻人一路走一路聊 , 从三八广场到中山广场 , 再到友好广场 , 一直走到赵莲英位于东关街的家门口 。
\n“到了我家门口他说 , 要去我家看看 。 原来他手里那些东西 , 都是买了去我家的礼物 。 ”这时 , 爱恋的种子已经在两个年轻人心中悄悄萌芽 。 这次见面后 , 两人开始通信 , 但一个驻守海岛 , 一个经常跟着列车到处跑 , 两个人要见一面太难了 。
\n“他们部队在北大荒有农场 , 每次去农场 , 都要坐船来大连 , 再转火车 。 他每次路过大连 , 都要赶紧跑到我家看看我在不在 。 ”赵莲英说 , 有一次王立君赶到她家 , 听说她在班上 , 看时间还没有发车 , 于是又赶紧跑车站 。 “我老对儿(另一名广播员)看到他来了 , 赶紧喊我 , 说你们俩快说会话 , 我去广播 。 ”就这样 , 在广播室门口的坐席上 , 两个年轻人抓紧时间 , 肩并肩交谈一会儿 。
\n赵莲英最大胆的一次举动 , 是有一次王立君去北大荒执行任务 。 “正好赶上我休班 , 也不记得我们俩是谁提议送他去 , 我就跟着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 。 ”两个人在阿尔滨候车室依依不舍地分手 , 王立君换另一班列车去农场 , 赵莲英一个人回大连 。
\n从哈尔滨到大连 , 这段漫长的旅程 , 赵莲英一路上心都是甜的 。
\n74岁的心愿:整理家庭相簿撰写回忆录
\n1968年5月3日 , 23岁的赵莲英嫁给了28岁的王立君 。 1970年 , 大女儿出生 。 56天的产假过后 , 赵莲英做起了一名“妈妈列车员” 。 “单位也是为了照顾我们 , 所有哺乳期的列车员都负责跑通勤列车 , 也就是‘市郊车’ 。 ”1972年 , 小儿子出生 。 赵莲英说 ,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 , 两个孩子幼年的生活 , 主要靠姥姥照顾 。
\n回忆起两个人一路走来的婚姻生活 , 赵莲英说 , 他们在那个年代 , 是真正的裸婚 , 但两个人感情极好 , 至今赵莲英对老伴的评价 , 依旧是“有责任感 , 认真” 。
\n1976年 , 单位给他们在民权北六街分了房子 。 “那是栋二层小楼 , 在上边又接了一层 , 我们家就在接出来的三层里 。 ”两间屋子 , 一个小小的厨房 , 公用的卫生间 。 但这第一个真正的“家”已经让赵莲英无比欣喜 , 用心布置 。 从那时到现在 , 家里住房几次搬迁 , 生活越来越好 。
\n2010年 , 老两口搬进了位于鞍山路的一处新小区 , 近百平方米的新房 , 窗明几净 , 宽敞舒适 。 女儿和儿子一个在教育系统工作 , 一个在医疗系统任职 。 退休后 , 老两口又帮忙照顾起了孙子和外孙女 , 现在 , 外孙女已经双硕士毕业 , 孙子今年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 , 一家人和睦幸福 , 其乐融融 。
\n但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 , 2017年年底 , 王立君因病去世 。 赵莲英说 , 她非常悲伤 , 但并不感到遗憾 。 因为他们有了幸福的生活 , 美满的家庭 。 即使在老伴人生最后的时刻 , 家人也陪伴在侧 。 儿女鼓励和支持她参加社会活动 , 74岁的赵莲英参加了老年大学 , 她的生活依旧充实 。 她说她的心愿是整理家庭相簿 , 撰写一本回忆录 , 将一生的故事记录下来 。
\n听赵莲英和王立君携手走来的故事 , 这么多年来 , 他们的家庭随祖国发展越来越好 , 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去爱对方 , 他们有了最好的儿女 , 他们走过那么多地方 , 他们享受了最幸福的家庭生活……人的一生终有尽头 , 只要在这条路上感受到幸福就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