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 , 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 , 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 , 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 , 曲调未成情以先出 , 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 , 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 , 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 。“大弦嘈嘈如急雨 , 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 ,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 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 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 , 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 , 如同万匹野马 , 同时出动 , 万丈瀑布 , 瞬时倾泻 , “曲终收拨当心画 , 四弦一声如裂帛” , 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
情景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 , 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 , 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 ,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 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 , 有画龙点睛之妙 , 也是不容忽视的 。凡此种种 , 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 , 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 , 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 , 说你也是说我 , 说我也是说你 , 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 , 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 , 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 , 琵琶女再弹一曲后 , 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 , 处处动人怜爱 。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 , 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 , 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 , 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 。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 , 最后融合为一 , 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 。形象类比 , 抒情言志 , 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结构谨严
诗从“送客”起笔 , 继而写了“寻声” , “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 , 层层推进的情节 。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 , 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 , 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 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 。全诗主题鲜明 , 脉络清晰 , 情感真挚 , 文辞优美 。
语言生动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 , 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 而且转关跳跃 , 简洁灵活 , 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 , 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 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 , 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 , 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等等 , 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
- 夸父逐日的原文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和寓意
- 为茅屋所破歌注音及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 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
- 三峡课本上的注释 三峡翻译和原文注释
- 世界品牌女士手表排行榜前十名 世界女士名表排行榜
- 银魂最强战力 《银魂》中战斗力排行如何?
- 正能量激励人的座右铭
- 大龄公务员辞职出国读书,是否可行?
- 刺客列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刺客列传翻译及注释
- 荷塘月色逐句赏析 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