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什么?和哪些人有关系?( 四 )


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不以为诈,轻信了丞相萧何的劝说,最终身死皇后之手,这便是败也萧何的来历 。参与人员有受害者韩信,主谋吕后,帮凶萧何 。这吕后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把他骗进宫来杀害了他 。
可怜一代战神,没有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还,却被宫女戳死,布匹裹头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是萧何的两面性既让韩信功成名就,创下千秋伟业,又让韩信功亏一篑,成了牺牲品!
后来,人们便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成一个成语,指一个人的成败好坏皆因同一人的导致的!看来有时候一个人的成败还真由不得自己,命运有时掌握在别人手中!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 。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 。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 。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是汉朝初年韩信的故事 。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而得以成为大将军用兵天下,成为一时豪杰,又因为萧何把带入宫殿,而受到吕后的杀害 。他的一生受到萧何的影响颇大,于是就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 。我们可以看看韩信的一生,再来体味一下萧何对于韩信的巨大影响 。
韩信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他的身上有一种游侠的气息,韩信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平民,穷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往上去不能够做一个小吏,往下来又不会营生做生意,所以经常没有饭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韩信极有可能是一个贵族之后,所以这就导致他不会像其他平民一样前去种地谋生,其实换成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游侠也一样,这些人不会甚至不想劳作,只想着建功立业,或者在大人物府中寄食 。韩信就是这样的人,但是身份比较低,所以寄食的人家档次就差了很多 。韩信这个时候身上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三件事对他影响比较大 。
第一件事是韩信曾经到下乡新昌亭长家寄食,可以理解为在亭长家白吃白喝,结果别人老婆就不乐意,故意起的很早就煮饭,顺便把饭吃完了 。吃饭的时候韩信跑过去,结果没有饭吃,韩信大怒,于是就走了 。
第二件事是韩信从亭长家出去以后,没有饭吃,只好去河边钓鱼,当时有很多大妈在河边洗衣服 。有个大妈看见韩信太饿了,于是给韩信饭吃,韩信吃饱了肚子对大妈说以后一定要报答大妈 。但是大妈却很生气,说:你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办法吃饭,我是看在你是王孙的份上,才给你饭吃,并不是贪图回报 。大妈的说王孙,引发了很多争议 。这里不做说明 。
第三件事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当时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又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死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
倘若是这样,韩信的一生也不会有多少名声,只是一个众人嘲弄的对象,但是很快有个机会来了,那就是秦朝末年的乱世 。
在秦末的乱世中,韩信最早投奔的是项梁,项梁被章邯大败后身死,他又归属于项羽,在项羽的帐下做郎中,可以得到项羽的召见,韩信曾经多次向项羽进言,但是项羽都不采纳 。于是在刘邦进入汉中的时候,投在刘邦手下,当了连敖,但是犯了法要被杀头 。在刑场上,韩信前面有十三个人已经被砍了头,轮到韩信时,韩信感到悲凉,大声发出自己内心的一直以来的想说的话:“大王(刘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吗?为何要斩杀猛士 。”这个时候刘邦的手下夏侯婴经过,于是放了韩信 。他觉得韩信是一个奇才,于是和韩信交谈一下,顿时十分高兴,于是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但是刘邦没有太大的感觉,于是封韩信做了治粟都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