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什么?和哪些人有关系?( 六 )


根源在于,韩信犯二起来,你们谁也挡不住 。
比如啊,有一次刘邦问大家:项羽怎么打?
韩信说:简单,你去卖,我在后面保你 。
也就是说,刘邦诱敌深入,韩信侧面偷袭 。这事分工不一样,本来没什么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前,也让刘备这么干过 。
我们知道,刘邦是赌徒啊,混不吝的性格,于是就去卖了 。
这时候,韩信迟到了 。
换句话说,韩信的偷袭,并没有起到牵制的作用,刘邦差点被韩信玩死 。
我们说一个人用兵如神,怎么如神呢?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在后世看来,韩信好牛X啊,好厉害啊!
但是作为当事人呢?
张良、萧何:听说我保了十多年的主公差点被你玩死了?
樊哙:听说,我姐夫差点被你玩死了?
英布、彭越:听说,我新认的大哥差点被你玩死了?
讲真,这种没朋友的天赋,死几次都不多 。
所以成也萧何败萧何 。韩信就是个屁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好事和坏事都因为同一个人的影响 。
而这个成语典故的主角,就是汉初名将:韩信 。
韩信初投的项羽,但是没有被重用,还差点因犯军法被处死,出逃后,遇到萧何,萧何推荐韩信去投奔刘邦 。
在萧何向刘邦力推韩信时,韩信却跑了,原来刘邦被封为汉王,地点在汉中,而其部下大部分都是徐州一带的人,所以此时的军中有了逃跑思潮,韩信初来汉军,觉得也没啥前途,就径自跑了 。
萧何得知韩信跑了,马上骑上战马,连夜向韩信出走的方向追了过去,这可是个人才啊,要留住,这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
韩信被追回来,自不必细说,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同时,刘邦开始猜疑起功高盖主的韩信,而韩信呢,也缺乏政治嗅觉,开始膨胀起来 。
于是,天下太平后,韩信的军权被解除,爵位从最初他讨要的齐王,改成了楚王,然后刘邦又找了个理由把他因罪下狱,出来了便成了淮阴侯 。
韩信闲居长安城,郁郁寡欢,满腹牢骚被人告发成了图谋造反,这时候,吕后感到了韩信还是有一定威胁的,就想办法招到宫中把韩信杀掉,但始终没有成功,于是她想到了萧何 。
于是,萧何便利用了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把韩信骗入长乐宫,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
成就韩信一代战神的是萧何的引荐,最后把他送上黄泉路的也是萧何,这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
说的是韩信 。韩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阶梯,是由于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也!他的被杀也是由于萧何,要不是有萧何,估计韩信会真的反了吧!至少,他会有所反抗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什么?和哪些人有关系?】第一,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是指韩信的生死成败 。第二,与刘邦、吕后、萧何有关 。详解:1.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意思是你的成功和失败都与同一个人有关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而这个淮阴侯就是指韩信,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是因为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领导才能,而在当时那个年代,韩信生活孤苦,投奔项羽,不被重用,而后又投奔刘邦,仍未被重用,后偶遇萧何,一席长谈,相交胜欢,欲举荐韩信带兵;奈何韩信满腹兵法无用武之地,便随当时归乡逃兵一起潜逃,萧何恐失去韩信这个人才,便骑马月下追回韩信,而后荐与刘邦,拜为大将军,此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指刘邦称帝后疑心韩信,解除其兵权,改封“楚王”,遂又逮捕韩信,赦免后封“淮阴侯,而韩信终日不得志,欲图谋反叛,后被人告发吕后,吕后请萧何谋划杀害韩信 。有句话充分的概括了韩信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