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一个是刘邦的丞相萧何,一个是刘邦的大将号称兵仙的韩信 。这句话妙就妙在表面上说萧何,实际上是对韩信本人一生高度、精确的概括 。
第一句主要讲韩信一生能够成功,成为名垂千古的军事奇才,多亏萧何星夜追赶并向刘邦举荐才有韩信最后的成功 。
想韩信当初,穷途潦倒,到项羽军中从戎,谁料项羽看中的是身体强壮的武夫,压根就瞧不上韩信这个非男非女的样子,屡次给项羽献计都不能采讷,韩信一气之下又跑到刘邦军中,不料韩信也没有被刘邦重用,韩信一看星夜离开刘邦大营,此事让萧何知道后,急忙策马去追韩信,因为只有萧何清楚韩信有多大能耐,他不能让汉王失去天下一个奇才,萧何追回韩信后,急力向刘邦举荐韩信,经刘邦考察,认为韩信乃当世奇才,遂叫人筑台,几天后在筑好的台子上召开拜将大会,当着全军将士拜韩信为大将军,才有了后来韩信的大有作为,一举消灭了楚军,为刘邦夺取了天下 。
第二句话主要讲,韩信后来被吕后诛杀,也完全怪萧何出谋划策让韩信上当受骗 。刘邦一边利用着韩信给自己打天下,一边在给韩信下套 。当韩信拿下魏趙,平了燕国,攻打齐国之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当韩信取得垓下之战大捷时,刘邦立即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把韩信调离功高威重的齐地,尔后借巡游云梦泽之际,假称会聚诸王用调虎离山之计将韩骗至陈,趁机以谋反罪将其拿下,带回长安,从楚王降为淮阴侯,让其闲居在长安,韩信从此称病不出,后韩信暗地里唆使手握重兵的边将陈豨造反,自己在长安里应外合,陈豨造反后,刘邦率兵前去平反,韩信谋反之事被人告发,吕后叫来萧何商量对策,最后合谋,差人说陈豨已被皇上抓获,大臣们都在宫中前去庆贺,要韩信前往祝贺,韩信信以为真,在长乐宫钟室被杀,后又被刘邦夷灭三族 。
所以后来有人把韩信一生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成功也因为萧何,身死也因为萧何,看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

文章插图
成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相韩信,掌握兵马大权,韩信助刘邦平定天下 。
败也萧何,韩信功高盖世,受刘邦封侯,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故意离开京城,呂后有请韩信,萧何将韩信带到五凤楼上,呂后问韩信,韩信此是何处,韩信说五凤楼,当时韩信还是得意洋洋,脚踏地,头见天我韩信免死,认为自己十大功劳,所有刀剑都铸字不杀韩信,谁敢杀我韩信,呂后再问韩信,韩信你脚踏什么,我脚踏刘邦,头顶什么,头不见天,呂后大怒,头不见天,脚无踏刘邦,目无君王,叛臣贼子斩了,朝庭刀剑铸字不杀韩信,女屠师拿用菜刀将韩信砍死,女屠师是韩信当年问路经杀樵夫,杀死那个樵夫的妻子,来报夫仇,韩信死三十五岁 。韩信本命七十五岁,冤枉寿元四十年,大闹天庭地府,韩信犯四大罪状,一罪,迫母撞死葬落金牛地,二罪,寄食漂母不认漂母,三罪,问路经杀樵夫,四罪,脚踏刘邦,目无君王,韩信四大罪状,罪罪不赦,折扣寿命四十年,韩信终于认罪伏法了,打入地狱,听候发落 。
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它主要围绕着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萧何和韩信展开的,这句话成功的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由于原文太长,这里便不展示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 。
韩信是秦末时期人,他早年家贫,又因性格放荡不羁,无人推荐他为官吏,而韩信又无经商之道,经常要靠周围邻居接济度日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韩信听闻项梁渡淮河北上,于是他便投奔项梁,为自己挣个前程 。但他在项梁军中默默无闻,一直不得重用 。后来项梁战死,韩信便归到了项羽麾下,期间韩信曾给项羽献了很多计策,但都未能得到项羽的采用,只在项羽这里做一个郎中 。
-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
- 三国里一句“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中的陆续便行怎么解释?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怎么理解?
- 今年是“寡妇年”?“寡妇年遇到牛,家里立坟头”又是什么意思?
- 失眠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带有雨的谚语 关于雨的谚语有哪些
- 分的四声可以组什么词 “分”四声,可以怎么组词?
- “科学”就是正确的吗?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 中药金英根有何作用?
- “才”字型排比句40例,文章简洁生动 才能造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