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与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为什么被看作是成王败寇的写照?( 三 )


登基后,刘邦一方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方面采用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他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的文化发展 。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在经济贸易上也互通往来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缓和了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关系 。
知识延伸:
刘邦的《大风歌》因其豪迈的气势,被后人流传千古 。到了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办理公务期间,无意中经过高邮时,发现夜空下的湖水中发出光亮,就命人在水中寻找 。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方玉玺 。
这玉玺边长4.6寸,玺上有盘龙双钮,玉玺上篆刻着篆文,内容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这方印不仅在艺术设计上精美绝伦,而且印文亦可与相关文献中相互参照印证 。后来,孙某高兴地将其献给了朝廷 。这也从侧面说明,刘邦的这首《大风歌》,在其在位期间,也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子 。
《垓下歌》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 。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中“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与“谋战派”的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项羽跟着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 。在巨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地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朝灭亡后,被称为“西楚霸王” 。
在后来五年的时间里,项羽和刘邦也开始了争夺天下的战争 。由于在之前的灭秦战争中,项羽不仅坑杀20万秦国降卒,到咸阳后又再烧杀抢掠,因此他早已失去民心 。更重要的是,他分封诸侯的作法,也违背了当初灭秦时的初心 。那时,灭秦的将士都希望残酷的灭秦战争结束后,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可是,在他分封诸侯之后,战争依然时有发生 。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起来了,他和兵士们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一个寂静的夜里,项羽忽然听到从刘邦的军营中传来一阵阵楚国的歌声,他惊诧不已,以为是汉军已经把楚国全都占领了 。悲愤之下,他起来喝着闷酒,以此消愁 。
烦闷中,项羽看着身边的美人虞姬,忍不住热泪盈眶 。虞姬和他十分恩爱,多年来一直随军出行跟随在他左右 。如今,他已经退无可退,她要怎么安置呢?许多年来,项羽还有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项羽骑着它行军打仗,跟他也可算是知己和出生入死的战友了 。一阵悲凉的思绪袭来,他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悲壮苍凉的《垓下歌》 。
“力拔山兮气盖世”,首句形容项羽自己的一生威武雄壮、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之气 。“时不利兮骓不逝”,第二句描述他已经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这绝路上,这匹宝马再也不能和他共同杀敌了 。“骓不逝兮可奈何”,宝马没有机会奔驰还有什么办法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呀虞姬,我又该如何安置你,才对得起你为我付出的时光与真挚的情感呢?
在这首歌中,既有项羽对自己的这一生的总结,也有对身边人的怜惜之情和无奈之感 。这首诗歌雄浑悲壮,让读者禁不住会为项羽扼腕长叹 。
《楚汉春秋》以及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记载:虞姬也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了,为了让项羽没有后顾之忧、再去奋力拼杀,她眼含热泪,一边跳着剑舞,一边唱起了一首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虞姬就在项羽面前自刎而亡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