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两联都紧扣自身着墨,中间两联拓开一笔,写当地风情民俗,离合相间,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联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写景,景真情深,两大板块如又峰并峙,各显千秋 。第一首起于风物人事,言志作结,第二首由自身飘泊启篇,又归于湖南风物,两首诗在整体结构上有一种曲折变化之貌,回环错落之美 。总之,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达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诗人晚年的好诗之一 。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
③借部――请问 。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
2. 耘田:除草 。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
5. 未解:不懂 。
6. 供:从事,参加 。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
清明日狸渡道中(范大成)洒洒沾巾雨,
披披侧帽风 。
花燃山色里,
柳卧水声中 。
石马当道立,
纸鸢鸣半空 。
(土番)间人散后,
乌鸟正西东 。
采桑子(冯延巳)风微帘幕清明近,
花落春残 。
尊酒留欢,
添尽罗衣怯夜寒 。
愁颜恰似烧残烛,
珠泪阑干 。
也欲高拌,
争奈相逢情万般 。
清明(高菊涧)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 炒莴笋的做法怎么做好吃
- 沈从文的主要代表作品 沈从文的代表作有哪些
- 爱生活的说说短句
- 心里难受又无奈的句子 心里苦闷的句子说说
- 茄汁鸡丁的做法
- 忆童年的经典句子 感叹怀念童年的短句亲情
- 现实生活又很扎心的句子 发快手的句子伤感现实
- 分隔两地想念的句子 相隔千里心不离的句子爱情
- 有关月亮的对联分享 关于月亮的对联有哪些
- 最近比较火的长津湖电影中为什么没有一个朝鲜人出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