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 。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 。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 。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 。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 。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 。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 。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
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考嵌在字里行间 。思索的对错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很难去判断了,但只要作者有意处处留下思绪,作品就算是难得了 。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
清明二首(杜甫)【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 。房琯事件是诗人政治生活中最严重挫折,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被丝丝蚀尽,自身更进一步坠入饥寒贫病的深渊 。不过在这十来年的流浪中,诗人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居成都,然后漂泊湘鄂,却有幸饱览各地壮丽河山,凭吊众多古迹,广泛接触社会,了解风土民情,感受时代苦难,诗人的创作因之题材更广阔,抒写更深入,写出了大批优秀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清明二首》等佳构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
- 炒莴笋的做法怎么做好吃
- 沈从文的主要代表作品 沈从文的代表作有哪些
- 爱生活的说说短句
- 心里难受又无奈的句子 心里苦闷的句子说说
- 茄汁鸡丁的做法
- 忆童年的经典句子 感叹怀念童年的短句亲情
- 现实生活又很扎心的句子 发快手的句子伤感现实
- 分隔两地想念的句子 相隔千里心不离的句子爱情
- 有关月亮的对联分享 关于月亮的对联有哪些
- 最近比较火的长津湖电影中为什么没有一个朝鲜人出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