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么几对享誉后世的“一门三杰”,就是一家同时出现三位杰出的人物 。如汉朝的班固、班超、班昭;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西晋的张载、张协、张亢;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明朝“公安派”的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这里边论文学成就最高的,我认为要数苏氏父子了,毕竟“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个名额,苏洵、苏轼、苏辙就占据其中三个 。这三人里大家最熟悉苏轼,苏轼天纵奇才,他的弟弟苏辙,很多也知道他曾经官至副宰相 。而且苏轼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开头就说明了“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为思念弟弟苏辙写的 。
这两个人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可是他们的父亲苏洵,大家就会感到有些陌生了,他写过什么散文、诗词?人生有哪些精彩的传奇经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可是要说对苏洵完全陌生,恐怕也未必,相信很多人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这里边就写到过苏洵,里边说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这个苏老泉指的便是苏洵 。他为何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后来考取功名了吗?当过什么官吗?为什么能列入“唐宋八大家”?又是如何培养两个儿子的?在苏洵身上的疑问我们逐个为大家揭开 。
早年经历苏洵出生在四川眉山,眉山苏家在当地是大姓,名门望族 。
苏洵他爹叫苏序,非常有仁爱之心,也很有远见 。在四川,每年秋天收成的时候,苏序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把稻谷收上来就完事了,苏序却拿稻谷去换粟米(小米),然后粟米不去壳,埋藏在粮仓的地底下 。过了一两年,遇到灾旱之年,当地收成不好发生饥荒,苏序就把收藏的小米取出来,分给乡亲乡里 。
苏序喜欢读书,曾巩后来给苏序写的墓志铭写到:
“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首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苏序好读书,不求甚解,写诗没有太多技巧,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感就行了,所以写诗很快也很多,一共写了上千首诗 。
苏序总共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 。苏澹和苏涣都考中了进士 。
苏涣考中进士那次,一天朝廷要送录取的文诰到苏家 。可是当天苏序却悠哉悠哉,拿着牛肉,端着酒壶,在村口喝酒,跟人聊天去了,突然朝廷派来送文诰的人来了,路上碰到了苏序,苏序说明身份,打开文诰袋一看,挺好,儿子中进士了,然后把自己吃剩下的半块牛肉,也装进了袋里,让那人一块送回自己家去 。
苏涣接到文诰袋,很开心地打开,很好,有自己的录取书,再往袋子里一摸,唉怎么湿乎乎的,拿出来一看半块牛肉,苏涣都蒙圈了 。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阅读答案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文言文翻译】苏序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早早就考中了进士,苏序的小儿子苏洵,考科举老考不中 。
对待这三个儿子,苏序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 。苏序对前两个儿子要求非常严格,督促他们学习,对老三却“纵而不问” 。苏序对别人说:“我不担心老三,他还没有到时候 。”苏洵晚年回忆说:
“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 。”(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苏序为什么不但心小儿子呢?
宋代科举考试考骈体文,苏洵不擅长 。死记硬背,也不擅长 。父亲知道考试体制把儿子限制住了 。
二十七,始发愤苏洵18岁时考过一次进士,没考中,然后他娶了眉山另一个望族程家的女儿 。结婚以后,苏洵整日不挨家,游山玩水 。
- 秦始皇陵墓风水之谜
- 芈月是秦始皇什么人
- 男生多大可以开始健身
- 电容是起什么作用的?
- 台湾线路免费的加速器 盛大网游加速器
- 北京地铁早上几点开始运行北 北京地铁早上几点开始运行
- 北京地铁几点开始到几点结束5号 北京地铁几点开
- 窄领带打法
- 七夕情人节从啥时候开始兴起的?农村过情人节吗?
- 车险在什么时候开始续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