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按照提问的顺序一个是谥号,一个是庙号,一个是年号 。
中国历史说皇帝或者国君,周朝、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只到隋朝,用的都是谥号 。
这个谥号,是评价你一辈子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每个皇帝都有,干的好,就给个美谥,比如文、武、宣、明、康、庄等等 。干的一般般,就给个平谥,干的不好,就给个下谥,乃至恶谥 。比如桓、灵、炀等等 。

文章插图
但是在唐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唐朝以前一个皇帝想得到庙号让后人世代纪念那是相当困难的事 。两汉那么多皇帝,有庙号的就只有六个,刘邦是太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刘庄是显宗,刘炟是肃宗 。
但是到了唐朝后,继任者往往给前任上一堆美谥,搞得谥号冗长无比,且不具备评价一个皇帝的意义 。而且唐以后每个人都有庙号 。
所以唐朝以前庙号不是人人都有,谥号又比较客观,所以唐以前都用谥号来称呼这个皇帝,唐朝开始谥号就开始堆了 。比如李世民原来谥号就一个文,后来给加成文武圣皇帝,后来又给加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你就让人没法办了,写个李世民用谥号,光称呼就能费半页纸 。

文章插图
到后来越来越夸张,比如朱元璋的谥号就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所以唐以后一般称呼皇帝就用庙号,太祖,世宗,显宗,肃宗,高宗,中宗等等都是庙号 。
明清时期的皇帝其实既用庙号称呼,也用年号称呼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又可以叫成洪武皇帝,清圣祖又可以叫他康熙皇帝 。
因为明清以前,年号一个皇帝就得换好几个,遇见好事了换个年号,打了大胜仗了换个年号,遇见坏事了再换个年号,比如汉武帝就用了11个年号,而明清皇帝一辈子就用一个年号 。所以他们又可以用年号称呼 。

文章插图
总之在现代就是怎么方便,怎么便于记录怎么来 。
这与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有关 。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了解三个概念:庙号、谥号和年号 。
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宗庙里的排位,古代社会早期,庙号是很珍贵的,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得到的 。像西汉的时候,只有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享有庙号 。但在南北朝以后,基本上正经当过皇帝的就都有了 。
谥号就是新皇帝给去世的老皇帝上的尊号,比如文、武、昭、宣、炀、哀等 。在周代以前是没有的,在秦朝的时候短暂废除过,因为秦始皇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应该的 。不过之后的朝代基本都继承了谥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当然,一些有功于社稷的大臣也能获得谥号,如岳飞的“武穆”,曾国藩的“文正”等 。
年号是统治者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题主提到的康熙乾隆等 。年号是在汉武帝时候开始用的,中国第一个年号叫“建元” 。年号的称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如1949年又称民国38年 。有的统治者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统治者用多个年号 。一个年号的永乐康熙帝我们可以用年号称谓,但像汉武帝经常更换的用年号称呼就乱套了 。
我们以刘彻为例吧,其用庙号称谓是汉世宗,用谥号称谓是汉武帝,用年号是建元某某年、元狩某某年等 。
最后我分享一个简单有效区分庙号、谥号、年号的办法 。
- 龙抬头,为什么要给孩子剪头发?
- 为什么音乐节混进去很多垃圾乐队?
- 自制酸奶为什么不酸
- 38妇女节为什么叫女神节
- 为什么职场上有很多没有痛感、没有效率的职场“橡皮人”?
- 为什么买东户房的人少了?4个缺点越来越明显,有房没房的都看看 东边套的房子好不好
- 为什么有些离婚后的女人活得比原来好了?
- 孩子听周华健《亲亲我的宝贝》感动哭了,老歌为什么能打动人?
- 为什么有人说喝红酒要配红肉,喝白葡萄酒要配白肉?
- 狗狗下崽为什么不爱吃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