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摩托车人的网名 机车群昵称网名大全( 三 )


从事摩托车维修的马振身材瘦小 , 对大排量摩托车却是情有独钟 , 从宝马1100到1200再到本田金翼1800 , 车子越换越大 , 在圈子里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 所以 , “机车驿站”成立之后 , 玩大车的车迷纷纷加入 , 包括当地六辆金翼1800、十几辆宝马、几十辆日产新款大排量 , 大家平时在群里聊车灌水 , 周末出去郊游休闲 , 节假日就长途拉练 , 足迹遍布长城内外 , “机车驿站”远近闻名 。 在公众眼里 , 摩托车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许多“负面”传闻都是来自大排量的圈子——飙车、噪音、事故、扰民等等 , 在许多人嘴里 , 玩大排量车的俨然就是暴徒和恶棍的化身 。 但是 , 有关“机车驿站”的却全是“正能量” , 譬如 , 成员们定期去当地福利院为老人和残疾儿童献爱心;汶川地震之后 , 这些大排量车手骑着爱车千里驰援 , 风雨兼程赶到灾区 , 成员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资助受灾儿童上学 , 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极高的评价 , 也惊动了两地的媒体……
马振说 , “机车驿站”不光是大排量车迷的家园 , 还应该是展示大排量车迷良好形象的一个窗口 , 为了改变公众对车迷的不良印象 , 他们一直在努力 。 所以 , “机车驿站”规定每个成员在出行时必须穿戴头盔、护具 , 遵守交通法规 , 不准超速和扰民 , 凡是做不到以上几点的 , 一律“踢”掉 。 “现在玩车的环境这么恶劣 , 车迷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 , 维护自身的形象 , 我们这帮骑大车的就是要用所作所为要告诉大家 , 大排量车手不是飙车党也不是“炫富”一族 , 因为爱好 , 我们才能花十几万、几十万买一辆不如四个轮子气派却比四个轮子贵许多的两轮摩托车!”马振说完这段话后 , 点开群空间 , 发起了活动公告……
“此消彼长”的背后
现在的车迷的圈子里 , 已经普及的摩托群早就让传统摩托俱乐部黯然失色 。 许多所谓俱乐部已经淹没在摩托群的海洋中 , 风光不再 。 原因何在?其实 , 就是把多数以盈利为目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俱乐部已经令车迷厌烦的因素排除在外 , 单是摩托群在交流上的便利 , 任何实体俱乐部都无法做到 。 可以说 ,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 传统俱乐部正在网络的冲击之下节节败退 , 尤其是那些名不副实的“经营性”俱乐部 , 最终结果只能是名存实亡或销声匿迹 。
现实中的俱乐部干不过虚拟网络中的摩托群 , 暴露出了俱乐部的诸多弊端 ,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多数俱乐部只是有名无实的草台班子 , 并不具备一个真正摩托俱乐部所应该具有的条件 , 譬如成立的动机、运作方式、规章制度、吸纳和留住会员的手段等等 , 摩托群则赢在交流和活动发布的便利 , 越来越完善和丰富的“群功能”也为群员们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交流空间 , 这一切 , 为摩托群这个新兴的车迷圈子赋予了无限的活力 , 车迷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 , 车迷群体因为爱好的不同划分成群 , 许多摩托群已经细分到具体车型或具体品牌 , 真是“车以类聚、人以群分” 。 高度一致的爱好、及时高效的沟通交流和单纯的玩车动机让这些摩托群迅速发展壮大并维系着良性运转 , 许多群都从100人、200人发展到500人的超级群或数个连锁群 , 让一些惨淡经营的传统俱乐部望尘莫及 。
不可否认:依托网络优势的摩托群在眼下风头正劲 , 仍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 但是 , 红火的背后 , 也不全是乐观 。 现在的摩托群可以用“泛滥”来形容 , 许多“群主”根本不具备组织活动的能力 , 脑袋一热建了个群 , 名为摩托群 , 实则只是个聊天群;有些“群主”倒也很积极地组织活动 , 奈何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限 , 活动搞得乱七八糟 , 弄得群员意见纷纷 , 扯皮、吵架、退群 , 不欢而散……还有个别“群主”有能力也有热情 , 把个群搞得热火朝天 , 面对一片大好形势却脑袋发胀 , 找到了“领导”的感觉 , “管理”得成员纷纷退群 , 好好的一个群因此解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