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八 )
3、强化院地合作 , 通过产学研助推产业再上台阶 。
力争安德盖姆院士工作站年底前挂牌 , 碳纤维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年底前挂牌 , 2017年签署院地合作协议近10个 , 通过高校资源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 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
4、开发陶瓷新品 , 打造绿色消费建材产品 。
围绕国家打造海绵城市、绿色消费建材产品等产业导向 , 积极发展陶瓷新品 , 重点在透水砖、红坯陶瓷挂板、超薄砖等节能环保绿色陶瓷方面大力发展 , 2018年新产品产值率达35%以上 , 2019年技改瓷抛砖生产线2条 。
5、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战略 。
围绕陶瓷产业全产业链条 , 建立大数据应用中心 , 重点从研发、制造、销售等方面融合发展 , 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在陶瓷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 推动整个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
在研发领域依托大数据收集分析消费者消费喜好来研究开发陶瓷新品 , 实现陶瓷量产到陶瓷定制的转变 。 在制造领域实施“机器换人” , 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 两化融合指数由目前的45%提高到65%以上 。 在销售领域实施“互联网+陶瓷” , 把陶瓷互联网销售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以上 。
夹江陶瓷产业的优势
通贯全国的陶瓷产区 , 夹江西部瓷都存在一定的产区优势 , 主要表现在:
1、天然气成本优势 。 目前夹江新顺通天然气给出的价格是2.11元/一立方米 。 相比国内其他产区 , 今年的价格不算高 , 但是 , 进入10月份价格也可能要有所提高 , 这是惯例;
2、区位优势 。 尤其是辐射川渝及周边县级、乡镇市场相对其他产区更加便捷;
3、和西部的贵州、云南、陕西、重庆等产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 , 夹江产品结构更加完善、花色新颖、产品档次多元化 。
面临的挑战
近年 , 夹江县委县政府针对陶瓷企业出台了积极的产业政策 , 引导和推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 。 夹江的陶瓷企业家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 努力拼搏、克服困难 , 深化环保改造、升级窑炉设备、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设计创新、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 从而让夹江陶瓷产业在转型升级的关口实现了平稳过渡 , 并且还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
同时 , 市场也在倒逼夹江陶瓷企业转型升级 , 这里的市场既有行业的内部竞争市场 , 也有终端城市消费升级的市场 。 夹江县陶瓷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在:
一是大牌企业产能扩张、渠道下沉 , 伴随行业一二线陶瓷品牌的产能扩张、渠道下沉 , 这些企业的瓷砖出厂价也迅速下降 , 影响夹江产区的销售价格;
二是精装房、整装的兴起 , 在全国一二线城市 , 精装房(成品房)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流房源 。 精装房对陶瓷企业、经销商的要求 , 不仅有品牌知名度、产地的考量 , 还有巨额的垫资 , 垫资房地产是陶瓷企业进入精装房、整装房瓶颈;
三是批发市场收缩 , 品牌建设、专卖店建设一直以来是夹江陶瓷企业的短板之一 , 部分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扩张主要是依赖于规模化生产的价格优势 , 渠道以大中型批发商为主 , 零售商与企业的黏度不强 。
在市场向好的时期 , 生产型企业的渠道可以依托批发商网络实现快速渗透;在市场疲软的时期 , 批发商拓展零售市场对品质、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因此 , 批发市场的收缩对陶瓷产销平衡将是至关重要 。
四是多品牌模式的桎梏 , 目前 , 夹江部分陶瓷企业的上档升级还主要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 , 营销服务、品牌建设还亟待加强 。
夹江的陶瓷产业还要通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环保高压化 , 产品品质化、高端化 , 设计原创化、国际化 , 营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发展 , 以其更上一层楼 , 缓解面临挑战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