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四 )
与此同时 , 在提高夹江陶瓷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 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 都昭示着夹江坚持树立陶瓷产业为主导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
在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期间 , 广乐、香莱尔、金翔、盛世东方等一批新线项目不断开建 , 拉开了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
2011-2015年期间 , 夹江陶瓷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巨大 , 从硬件上为夹江陶瓷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提供了保障 , 而在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研发上使夹江陶瓷更能够适应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紧扣陶瓷行业的发展脉搏 , 让夹江陶瓷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此轮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 夹江淘汰落后生产线约50条 , 技改升级陶瓷生产线30余条 。 可以说 , 加快推进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 是为了把原本粗放的传统陶瓷生产线进行技改升级 , 从而减轻落后生产线对企业的拖累 。
在此阶段 , 夹江政府为鼓励陶瓷企业打造强势区域品牌 , 设立了专门的奖励 。 同时 , 为了打响夹江陶瓷在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 , 夹江政府于2015年10月举办了首届夹江陶瓷博览会 , 向外界推介夹江陶瓷品牌 , 让外界重新认识夹江陶瓷品牌的魅力 。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 围绕环保展开的产区陶瓷企业大整顿开始陆续上演 , 夹江产区也在2016年至2018年间迎来了史上最严厉的一次环保整顿 。
2016年 , 夹江政府率先提出陶瓷生产燃料“煤改气”的要求 , 本以为此次环保整顿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 所以产区内大部分陶瓷企业并未重视 。
直到2017年2月 , 夹江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陶瓷企业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的通告》 , 要求夹江县所有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必须在当年6月30日前全部关停 , 改用天然气 , 并要求境内所有陶瓷企业在4月前解决扬尘排放问题 。 夹江10余家陶企因此停产 , 只保留100条生产线 。
进入2017年4月后 , “煤改气”持续发酵 。
由于夹江部分陶企未按上述《通告》要求 , 拆除直径在1.98m以下或自行改制的煤气发生炉 , 夹江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于4月12日强制关停境内多家煤制气陶瓷企业的生产线 , 同时还要求黄土、中兴镇一带传统高能耗、高污染型陶瓷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好停产拆除准备 。
截止2017年(4月30日) , 夹江县已全面关停煤气发生炉271座 , 关停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05台 , 66户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 。
(图片来源:网络)
夹江 , 在这一轮环保洗牌中 , 产区有十几家陶瓷企业被淘汰出局 。 同时 , 夹江县委政府按省、市要求 , 为了解决陶瓷企业绕城问题 , 对黄土、甘江、甘霖、焉城、木城、顺河境内陶瓷企业实施的《退城入园》行动 , 更是把30几家陶瓷企业划入退城范围 。
截至目前 , 除了兴泰和、米兰诺、华丽、华宏、索菲亚等陶瓷企业积极响应政府《退城入园》的号召外 , 其它陶瓷企业都将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 而且在退城陶瓷企业调查中发现 , 产区内约有不到50家陶企表示将继续从事陶瓷生产 。
品牌塑造
重振“中国西部瓷都”
经历一系列的残酷洗礼后 , 夹江陶瓷企业元气大伤 。 虽然当前陶瓷行业萧条低迷的市场形势 , 给品牌塑造带来一定影响 , 但是却坚定了夹江陶企打造品牌的决心 。
夹江县委政府曾多次表示 , 夹江作为西部瓷都 , 陶瓷产业仍是夹江经济的支柱产业 ,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 因此 , 必须长期坚持树立陶瓷产业的主导地位 , 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将是“十三五”期间夹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 同时 , 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 , 让企业能在有利的环境下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