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11)


朱瞻基出生于一个敏感的时代,他全家在北京被建文帝按在砧板上,随时可鱼肉 。
有了朱瞻基,朱棣这一脉有了第三代,建文帝开始紧张起来了,加大了对朱棣的架空工作力度,削兵夺权,但也是这个第三代,给了朱棣信心,朱瞻基出生未满一岁,朱棣从北京披甲造反,对外称靖难 。
虽然朱瞻基小,但他在靖难之役时也不是高枕无忧的 。
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官军攻打北京城,朱棣不在城里,只有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守城,在别人看来,北京城是肯定破定的了,朱高炽要倒霉,小孩子朱瞻基也肯定要倒霉 。
或许是带着信念,朱高炽创造了奇迹,他守住了,李景隆被北京拖得太久了,不得不带兵离开,躲过了这一劫,朱瞻基的人生注定原地腾飞 。
又过了不久,朱棣入主南京,成为大明新皇帝 。
太孙,这不是个陌生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很偏心的皇帝,才会立了嫡长子当太子后,又把嫡长孙立为太孙,生怕儿子皇位不够稳,直接隔代指定继承 。
朱瞻基就是这么一个太孙级的人物 。
因为朱棣一家得天下来之不易,大家都是流过血的,在教育问题上,大家可不会犯浑,朱瞻基刚学会说话,他爷爷就当皇帝了,但也没让他变成什么纨绔二代 。
家庭教育好,非常关键 。
朱棣给朱瞻基请老师,朱高炽偶尔自己也教,朱瞻基成长的路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这几个词汇总是离不开他,自朱家创业以来,很少有这么得体的公子 。
说不上文学多好,但朱瞻基有着知识的底子,又当他到了可以骑马的年纪,真的是“马不停蹄”,他就跟着他爷爷北伐草原去了 。
朱瞻基有幸跟着朱棣北上,同行的还有朱瞻基那个想要皇位的叔叔朱高煦,本来在话语权上,朱瞻基是劣于朱高煦的,但因为参加了北伐,他反而开始在军方有了一定的威望 。
朱棣有过几次亲征,而朱瞻基跟随的次数不会少于两次,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到底也配得上一句文武双全了,事实上,自古以来能够得到朱瞻基这般培养的皇孙并不多,即便是在汉唐,也是不多见的 。
另一方面,风光的太孙殿下其实也很吃他父亲好说话的亏,因为朱高煦多次出言不逊,直指他大哥,意图太子之位,朱高炽则是好说话,不计较,朱棣也只是象征性惩罚朱高煦,并没有扼杀他这个念头,所以朱高煦对朱瞻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
所以这种风光背后,朱瞻基不得不快速在斗争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有才华有经历的太孙,加上高压锻造他的环境,他不是一个皇族草包,渐渐也拿得上台面了 。
公元1424年,朱棣归来的途中驾崩,朱瞻基和朱高炽紧密配合,防住了朱高煦,朱高炽正式登基 。
在做皇帝之前,朱高炽已经很熟悉做皇帝的工作了,事实上,他的身体孱弱,更多时候是因为太子监国阶段,处理国家大事熬成这样的,朱棣数次北伐,国内的事务没有看起来那样好处理,只不过一直都是朱高炽在承受 。
朱棣活了64岁,算是一般长寿了,但他没想到,他的儿子,只是当了几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年仅47岁,仅仅是过了明代国民的寿命平均线一点点,而朱棣还不知道,更意想不到的在后面,他的太孙,寿命更短 。
登基了八个多月后,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从南京回到北京,继承皇位,做皇帝这一年,朱瞻基才27岁,依然一个高富帅的年纪,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了,宠爱他的爷爷不在了,关心他的父亲不在了,而他叔叔,是他最大的敌人 。
知道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忍了几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痛恨朱棣暗示他可以取代朱高炽,卖了命后,发现就是一场空,既然朱棣造侄子的翻身,他也要走这条老路,造朱瞻基的反,咸鱼翻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