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真相是什么?(22)


心中郁结的人,寿命岂能长久?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 。
不得不说,朱瞻基在位短短10年,就开创了仁宣之治,堪称雄才伟略 。
他会学会玩,是满满烟火气的亲民天子,可再优秀,再尊贵,也不过是历史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
他匆匆36年,却拥有别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也算圆满 。
只是,他致死也没想到,重用宦官,开“明非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之端 。
傻儿子朱祁镇,竟让白痴太监王振领兵,一场亲征,掀起大明几十年的动荡!
早知如此,他就是累死,也不会教太监认字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驾崩,史书上虽然记载是病死,但是却有着奇怪的地方,因为如果说是病死,那么在病死之前应该会有治疗的记载,然而事实却是朱瞻基病死之前并没有任何治疗的记载,更加奇怪的是,也没有患过任何疾病的记载,与其说是病死,倒不如说是突然死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朱曕基突然死亡的呢?
朱曕基的父亲朱高炽能够坐稳太子之位,与朱瞻基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朱棣一直将朱曕基作为皇帝来培养 。如果朱高炽不能够继承皇位,那么朱曕基肯定也不能够继承皇位,那岂不是多年的培养都白费了吗?
朱棣虽然一直到永乐十九年才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但事实上从朱棣继位的那一刻起,明朝的政治中心就已经从南京转变为北京,因为作为皇帝的朱棣时不时的就到北边巡游,负责处理朝政的地方就设置在北京 。
朱棣到北边巡游基本上目的都是为了与蒙古各部打交道,而与蒙古各部打交道,自然而然没有多少时间处理朝政,到这时处理朝政的重任就落到了跟随朱棣巡游的太孙朱瞻基身上,这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
皇帝一般情况下为了紧紧的握住权力,是绝对不会放权给太子的 。身为储君的太子原本就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如果说一旦放权发生叛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皇帝只有在没时间处理朝政的情况下,才会放权给太子 。
而当时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负责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事则通过使者传送到朱棣的手中,也就是朱曕基的手中 。太子朱高炽已经在南京监国,朱棣依旧敢放权给太孙朱曕基,可见对朱曕基的厚望 。
最能突出皇帝看中某一个皇子或者某一个皇孙的行为无非两种,第一种、将他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第二种、给他派遣身份极高的人当老师 。第一种朱曕基已经达到,朱棣每次巡游都带上他,第二种他也已经达到 。
对于朱曕基的老师,只要是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人就是辅佐朱棣“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有姚广孝这种名师指导,就算朱曕基是个榆木脑袋,也能够当一个守成之主 。
朱棣除了培养朱曕基处理朝政的能力,还培养朱瞻基横刀立马的能力 。朱棣一生总共五次亲征蒙古,在1414年第二次亲征的过程中,朱曕基就在军中,不但身在军中,而且亲自上战场(未经朱棣允许) 。
有的人或许会好奇,朱棣的子孙并不在于少数,他有三个儿子,至于孙子更加不止,为什么单单看重一个朱瞻基呢?原因很简单——天命所归 。朱曕基出生的那一天,朱棣做过一个梦,他梦见朱元璋赐给他一个大圭(玉器),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 。
基本上所有的封建社会帝王都比较迷信,朱棣也不例外 。朱曕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当时的朱棣只是燕王,到建文四年,朱曕基已经五岁,而这时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替代建文帝朱允炆,成为明朝新一代帝王,印证了他洪武三十一年做的那个梦,想不偏爱都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