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位期间,明朝与蒙古各部的战争寥寥无几,双方都采用和平发展的道路,开通互市,每年到达一定的时间点,蒙古各部的人就会带领着牛、羊、马到明朝的边境与明朝做生意,用牛、羊、马换取明朝的锅碗瓢盆以及各种生活用品 。
一个国家没有了战争,只要皇帝不是昏君,那么必定能够开创盛世,更何况朱曕基不是昏君,也不是平庸之君,而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 。
大部分的楷模皇帝也就是在皇宫里拼了命的处理朝政,但是朱曕基不一样,他除了平日里勤于朝政,还明白如果要当一个让百姓称赞,让后世称赞的皇帝,就必须得要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只有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才能够感受到百姓的生活不易,从而铭记在心 。
史书上记载着一段朱曕基与农民交谈的历史 。朱瞻基私访路过农田,看到几个农民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便叫待卫召唤一个农民上来,亲自询问农民:“你为何如此辛勤劳作?”农民回答:“秋天得需要播种,夏天得需要耕田,秋天的需要收稻子,这三个季节要是有一个季节偷懒,全家都得吃不上饭 。”
这个回答让朱曕基一下子变尴尬了,难道盛世的农民就是如此吗?朱曕基为了破解尴尬,再次询问农民:“冬天你们可以休息了吧?”不曾想,农民回答:“冬天徭役就下来了,得白白给国家打工,哪里有时间?”
封建社会的农民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别说他是朱曕基,就算他是朱元璋,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
如果说是别的皇帝,也就仅仅在心中记下这个问题,但是朱曕基不一样,他不但要让自己记得,也要让朝廷中的大臣记得 。他将这次经历写成一篇文章,给朝廷中的大臣每人发一份,告诫朝廷中的大臣:“老百姓生活如此辛苦,我们怎么能够不爱惜民力呢?”
一个皇帝能够有这种觉悟,必定是盛世之君 。
朱曕基与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时间被后人合起来称作“仁宣之治”,是可以媲美汉朝“文景之治”的盛世 。
“ 明有仁宣,犹如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明史纪事本末》
大部分人都将目光聚集在朱瞻基开创的盛世上,没有注意到朱曕基的武与文也是相当了得 。
宣德年间,朱曕基曾经有过两次亲征,第一次是在宣德元年,他的叔叔朱高煦叛乱 。在这次亲征的过程中,朱瞻基的表现不凡,用实力证明没有辜负朱棣的培养 。
如果说是别人,仗着军力的优势,很有可能就直接攻城,这样虽然便捷,但是士兵的伤亡会大大增加,而朱瞻基给出的答卷可以说是满分 。他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大打心理战,将城池包围起来,不断的使用火器与弓箭,一个劲的往城里射 。
城里的士兵哪里见过这种势头,一下子就被吓到了 。趁着士兵惶恐不安,朱曕基将一封信射入城内,表示只要投降都可以既往不咎 。
在朱曕基的操作下,士兵一个个斗气全无,甚至有的还想杀掉朱高煦 。被逼无奈的朱高煦只能乖乖出城投降 。就这样,一次原本会造成大量士兵死亡的平叛事件,到朱曕基手里变成了兵不血刃 。
朱曕基的第二次亲征是在宣德三年,对象是蒙古兀良哈部 。这次亲征是自于偶然,朱曕基原本只是想到边境去巡视,却不曾想碰到兀良哈部来犯,于是亲自率兵与兀良哈部展开战争 。这一次的战争过程比较简单——碾压式 。
因为有皇帝的存在,士兵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的杀,毕竟皇帝在看着,再者说了,如果说败了,自己死,皇帝也得死,何尝不值?面对发了疯的明朝士兵,兀良哈部士兵根本不是对手,只能败逃 。
- 已婚女人独自同陌生人拼车川藏线自驾游的出轨率大吗?
- 孕妇补铁的水果有哪些,可以推荐一下吗?
- 什么东西是对美白牙齿有效的?
- 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什么挣钱?
- 想要减肥,每天晚上爬楼梯1200阶,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如何?
-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系鞋带的漂亮方法
- 戴帽子的外套怎么搭配
- 树叶的剪法
- 中长头发最简单的扎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