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丹橘诗所讲述的含义 江南有丹橘诗的全文

最能勾起游子心底那缕乡愁的 , 是一颗颗丹橘的酸甜滋味 。
(一)
《唐诗三百首》首篇便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 对此历来众说纷纭 。或曰应循唐诗演进 , 选取初唐四杰开篇 。又云编排既不按时序 , 何不径选唐诗巅峰李杜?若欲究源穷理 , 还得从编选者蘅塘退士说起 。蘅塘退士孙洙 , 清康乾年间无锡人氏 , 平生三为县令 , 间又屡任学官 , 素以淳德教化为己任 , 平生夙愿为万千蒙童编选一部纯正唐诗读本 。
自宋以来 , 长期存在唐宋诗之争 , 钱钟书先生曾有断语:“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 ,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可见 , 两者之争 , 并不是简单的时期之分 , 更是体调与风格的区别 。孙洙所处之时 , 诗学繁昌 , 唐诗派的王士祯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先后主盟坛坫 , 而宋诗派的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也已萌生 , 唐宋诗之争日趋激烈 。
作为唐诗派坚定拥趸的孙洙 , 深受神韵说影响 , 以盛唐诗为宗 , 多选空灵超逸之作 , 且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大归 。由此 , 开创盛唐之音的诗坛宗主、诗风以清澹雅正见长的张九龄率先开篇 , 便是情理中事了 。
张九龄 , 字子寿 , 先祖于永嘉南渡迁至广东韶州曲江 。张九龄是开元全盛期最后一位名相 , 也是历史上首位江南籍宰相 。他位居枢衡 , 道德、文章、才识兼备 , 尤以“直气鲠辞”的曲江风度为世所重 。在他身后 , 每有荐相人选 , 玄宗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王维曾献诗称颂:“侧闻大君子 , 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 , 动为苍生谋 。”对张九龄钦佩不已 。杜甫晚年作《八哀诗》叹旧怀贤 , 组诗末篇即为感念张九龄 。“诗罢地有馀 , 篇终语清省”、“乃知君子心 , 用才文章境” , 对张的人品和诗才敬崇备至 。
张九龄的诗文直写胸臆 , 融情入景 , 去繁彩而存绮秀 , 集兼济与独善于一身 , 充盈着盛唐独有的“英特越逸之气” 。他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 清远秀拔 , 细品如玉磬含风 , 高韵逸响 , 非惟隽婉 , 且见神骨 , 看似质朴浑成 , 实则思深力遒 。胡应麟《诗薮》评曰:“独曲江诸作 , 含清拔于绮绘之中 , 寓神俊于庄严之内 。”
张九龄一生宦海浮沉 , 三起三落 。开元二十四年 , 58岁的张九龄遭李林甫、牛仙客等门阀权要攻讦而罢相 , 次年贬荆州长史 。谪居期间 , 张九龄不胜慨叹 , 托物寓意 , 写下五言古诗《感遇》十二首 。
选入《唐诗三百首》之其一:“兰叶春葳蕤 ,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 何求美人折 。”以春兰秋桂的丰茸皎洁自喻 , 自生自荣 , 不为物染 , 全诗哀而不怨 , 散淡道来而余音枨触不尽 。
第二首为《感遇》之七:“江南有丹橘 ,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 此木岂无阴 。”前四句咏橘见志 , “岁寒心”直抵诗旨所在 。五、六两句侧写丹橘虽美却进献无门 , 自述怀才不遇、佞小蔽贤 。七、八两句感叹天意难问、命运多舛 。结尾两句最是绝妙 , 以桃李的阳艳喧闹 , 反衬丹橘的寂寞高洁 , 冷然一问 , 正可见出失意寒士的本色——悲愤之中的强项不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