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代饮酒礼到现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二 )


当今 , 酒文化的核心是“酒民文化” , 如生日宴 , 婚庆宴 , 丧礼宴 , 謝师宴 , 同学宴 , 同事宴 , 接风宴 , 洗尘宴……可谓无酒不宴 , 无事不宴!
随着时代变迁 , 经济的繁荣 , 醸酒业成为重要的产业 , 进而促进酒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 , 人情文化 , 公关饭局文化 。
漫谈酒礼酒俗
按说不想接这个邀请 , 话题太大太专业 , 但这确实是头条难得有学术性的好提问 , 我又有能力回答 , 暂且就漫谈一通吧 。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酒鬼应该是纣王 , 虽然其时也就是低度数米酒 , 但这个酒色之徒  , 肉山酒海瞎折腾 , 直接亡国了 。周公定周礼 , 大有吸取教训之意 , 重农抑末 , 严禁宰杀耕牛 , 严厉打击酿酒 , 在历朝历代出发点都差不多 。喝酒最初市场在祭祀 , 琼浆玉液敬天地献祖宗 , 后来逐步由贵族进而到民间 , 前提是粮食丰收 , 到了金代才有了如今的发酵法酿制白酒 。
我喝过各种各样的酒 , 浓香型 , 酱香型 , 清香型 , 凤香型和兼香型的白酒 , 甚至国外的洋酒和鸡尾酒 , 也喝啤酒 , 黄酒 , 葡萄酒 , 甚至果酒和水果酿制的白酒 。现在酒的品种丰富 , 想喝酒太容易了 , 一个男人不熟悉酒 , 未免太遗憾了 。
从自古以来的酒礼说起 , 皇家一溜长桌和四四方方八仙桌 , 甚至现代圆桌 , 还是不一样 , 自古以来都有行令人 , 座位和坐法有要求 , 喝酒有规矩 , 这些都是酒色之徒一代代传下来 , 非常靠谱 。主客和主陪在上座 , 大家都知道 , 酒司令就是行令人 , 为郑重是主陪 , 机灵的年轻人也可以充当 , 当然年轻人都下座陪人 , 菜上来不能乱动 , 水酒随时给添加 。关于酒具 , 远古衣服长袖 , 为显示优雅 ,  喝酒用爵 , 以作揖姿喝下 , 后来由壶分盅 , 现在有了分酒器 , 至于杯子大小 , 是否高脚 , 实际差别还真不大 。
各地酒俗很有趣 , 各地大多喜喝鱼头鱼尾 , 在山东工作时期 ,  有个朋友叫于伟 , 谁也不愿和他对座 。鲁中淄博 , 男士酒量大的不太多 , 爱喝中度 , 有个开门行令叫“五区三县孝妇河两岸 , 门头盅不算”  , 好家伙 , 待客时候 , 客人要先喝11盅 , 实在太热情了 , 但山东人实诚 , 酒风好 , 不瞎起哄 , 喝不了就认怂 , 酒杯底朝天就行 , 但后来发现这样到了别处 , 可能不太管用 。
山西人抠门出名 , 有两弟兄到北京发财 , 睡在中间有树的炕上 , 非常憋屈 , 房主就听晚上喝酒 , 只听后来自己统计 , 说的大哥喝了82盅 , 小弟68盅 , 第二天房东去看酒瓶 , 才发现一瓶二锅头还剩下大半 。新疆一个老太刚退休时 , 老爹八十多 , 还住在晋中老家山村 , 由于有女儿给零花 , 老头在村很有面子 , 每到冬天艳阳高照时 , 一群老头晒暖 , 拿出一瓶低档白酒 , 拿瓶盖一人一口 , 喝完后脸蛋红红 , 感受怡然之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