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代饮酒礼到现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三 )


喝酒最凶还是年轻人 , 尤其寒冷地区的少数民族 , 喝酒豪爽 , 无拘无束 。我在西安上大学时候 , 冬天在西北政法草坪 , 星期天见到两个藏族小子 , 喝了三瓶白酒 , 一捆啤酒 , 喝完躺在草地 , 空瓶子一地 , 实在不雅观 。我教高三时候 , 一个哈族巴郎 , 据说前一天在烤肉摊吃了三十串羊肉 , 喝了33瓶啤酒 , 第二天上课东倒西歪 。
老年人常说 , 人一辈子吃饭有定数 , 当然喝酒依然 , 拼酒死人 , 酒驾被查 , 纵酒伤身都不是好事 ,  有酒礼酒俗约束一下 , 总显得有文化 ,  也有文明礼貌吧 。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 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也慢慢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1.酒的历史渊源

从周代饮酒礼到现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插图


①杜康是中国的酒圣 , 杜康酒是中国最悠久的历史名酒 , 被誉为“中国酒宗” 。

②洛阳是中国酒文化的故乡 , 最早的酒出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 , 杜康也 。”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 , 未知曲蘖 , 杜康肇造 , 爰作酒醴 , 可为酒后 , 秫酒名也 。”
小故事:据记载 , 酒的发明纯属偶然 。一次 , 杜康把吃剩的稻米饭放在空桑(即树心被朽空的桑树)之中 , 过了些许时日 , 在树干中饭被自然发酵了 , 并弥漫出一股芬芳的气味 , 并伴有液体流出 , 杜康好奇取而饮之 , 感觉其味甘甜 。杜康受此启发 , 便发明了酒 。
从周代饮酒礼到现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插图
2.酒文化与政治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意思是说:国家的大事 , 主要就是祭祀和战争。因此这两件大事与酒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①敬神祭祖:祭祀活动中 , 酒作为上好的贡品 , 肯定要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的要求都有明确的记载 。
②战事必备:战争是关系一个种族或国家是生存还是灭亡的大事 , 将士出征 , 必定要拿酒来鼓舞斗志;战争胜利 , 也要用酒来洗尘庆功 。《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 进之禹 , 禹饮而甘之 ,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曰 ,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而夏商两代的末代君王 , 都因沉湎于酒 , 招致杀身之祸而亡国的 。
①周公旦编写的《酒诰》是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 , 提出丧德亡国的主因就是酒 。
②由于酒能产生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性 , 令人上瘾 , 饮多必醉 , 无法自制 , 引起是非 , 伤身败体等 , 把它定性为引起祸乱的根源 。因此 , 饮酒不单单是饮酒者自身的事情 , 并且上升为一种社会行为 。
从周代饮酒礼到现代酒桌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插图
3.酒文化与教育
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延续至今 , 一致秉承着两个核心:“礼”与“德” 。酒礼突出表现在传统的酒宴上 , 其中一些礼仪、礼节沿用至今 。“礼”和“德”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要素 , 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为“道” , 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为“德” , 而孔子把“德”的推行又具化为“礼” , 这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 , 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基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