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妙对文言文注释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注释(15)


习凿齿史才不常
【原文】
习凿齿[1]史才不常,宣武[2]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 。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3],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 。”从此忤旨[4],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
【注释】
[1]习凿齿:此人为桓温幕僚 。
[2]宣武:即桓温 。
[3]简文:即东晋简文帝司马昱 。文中相王,也是指简文帝 。
[4]忤旨:与圣旨有抵牾 。
【译文】
习凿齿治史的才学很不寻常,桓温非常看重他,还没到三十岁,就任用他为荆州治中 。凿齿在给桓温的答谢信里也说:”如果不是受到阁下的赏识,我只是荆州的一个老从事罢了!”后来桓温派他到京都去见相王,回来报告的时候,桓温问:”你见了相王,觉得他怎么样?”凿齿回答说:”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人 。”由此触犯了桓温,被降职出任衡阳郡太守,从此神志就错乱了 。他在病中还坚持写《汉晋春秋》,品评人物、史实,见解卓越 。
【评析】
习凿齿少有大志,发奋读书,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于世 。桓温为大司马时,受桓温信任,处理机要 。后与桓温意见不合,出任衡阳太守 。又因为脚病,解职归襄阳 。以后又曾叫他回朝廷修辑国史 。后桓温企图称帝,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五十四卷 。该书上起东汉光武帝刘秀,下迄西晋,记载了近三百年的史事 。他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曹操为篡逆,还认为晋司马氏虽受魏禅,应是继承汉祚,不应继魏,并由此认为若国统不正,不能昭示后世以制桓温野心 。此书见解独到,分析精辟,被后世传为佳作 。
安石碎金
【原文】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1]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2] 。”
【注释】
[1]桓公:即桓温 。谢安石:字安石,出自名门世家,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少年就得到王羲之父亲、丞相王导的器重,担任了一些官职 。与王羲之等人友善,隐居东山,拒绝朝廷招用,流连山水,直到他弟弟谢万被废黜 。他四十岁,这才出来做吏部尚书等官职,把握朝政多年,直做到”都督十五州军事”,人们称他这是”东山再起” 。简文:即东晋简文帝 。
[2]碎金:比喻篇幅短小的美文 。
【译文】
桓温看见谢安石所作的给简文帝谥号的奏议,看完了,扔给座上的宾客说:”这是安石的零碎金子 。”
【评析】
谢安风流倜傥,特为士人所敬重,能诗善文,才文华丽 。在文学方面,也很有修养 。大将军桓温早就关注过谢安的盛名,曾写简文帝谥议,文理深得,为朝廷所采纳 。桓温阅后,扔给在座其他人看,并说:”这是安石碎金 。”成了当时文坛佳话 。
倚马可待
【原文】
桓宣武[1]北征,袁虎[2]时从,被责免官 。会须露布文,唤袁倚[3]马前令作 。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亭[4]在侧,极叹其才 。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
【注释】
[1]桓宣武:即桓温 。
[2]袁虎:即袁宏袁彦伯 。
[3]倚:站;立 。
[4]东亭:即王珣 。
【译文】
桓温率师北伐,袁虎也随从出征,因事受到桓温的责备,罢了官 。正好急需写一份告捷公文,桓温便叫袁虎起草 。袁虎站在马旁,手不停挥动,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写得很好 。当时东亭侯王珣也在旁边,极力赞赏他的才华 。袁虎说:”也该让我从齿舌中得点好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