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房子,会变成“蜂窝楼”还是“养老院”?曹德旺说出大家所想( 二 )
之所以要强调三四线的“老破小”高层 , 是由小城市特点决定的 。
越是小城市 , 供地越充足 , 以今年5月的楼市“小阳春”为例 , 三四线城市完成土地出让金为1654亿元 , 环比增加66%;此外 , 成交楼面均价、土地平均溢价率等各项数据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一二线 。
因此 , 我们才看到了在控制三四线城市的供地速度 。
今年4月 , 自然资源部下发通知要求 , 地级以上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县(县级市) , 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截至2019年3月) , 在上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目标基础上 , 调整确定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调控目标 。
但是 ,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未来20年的变化 , 长期来看 , 小城市拿来盖房的土地 , 几乎是想要多少 , 就有多少 。
无论是开发商拍地 , 还是地方上出让土地 , 旧城区可以采取棚改、拆迁的方式 , 新城区一片白纸 , 大量的土地开发成本都很低 。
长此以往 , 当地的购房者 , 必然会倾向于去新城区买房 , 市内的“高层”变得滞销 , 里面住户的经济条件相对会变差 , 用自嘲的语气来说就是“穷人” 。
住户经济条件的变化暂且不提 , 年龄结构的变化才是重点 。
年轻人买房 , 往往敢加大杠杆 , 同时更倾向去新城区置业 , 同时因为二胎、学区、改善等原因 , 也都便宜户型较大的房子 。
老人则不同 , 他们更偏爱成熟的配套 , 方便的菜市场、医院、广场游园 , 同时并不计较房屋面积有多大 , 这些条件只有“老破小”的高层才能满足 。
话说回来 , 无论是“蜂窝房”还是“养老院” ,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当然有 , 两个字解决:旧改 。
《经济参考报》近日指出 , 云南、青海、湖南、广东多地已经将旧改提上日程 , 专家预计 , 按照现有17万个城区小区需要改造计算 , 涉及的市场规模初步测算大致是3-5万亿 。 在3-5年之内 , 可以预期每年的规模将会达到1万亿左右 。
此外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周期很短(一般半年内完成)、边际效益明显、资金周转很快、能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 , 这都是棚改所不具备的优点 。
用“旧改”来代替拆迁 , 是目前很多城市正在践行的一条路 , 主要以多层的老旧家属院为主 。
换个思路 , “旧改”其实也适用于20年后的高层住宅 。
原来的高层房屋 , 维护费用高昂 , 无论是电梯、水电暖气线路、外保温材料 , 成本都居高不下 , 原地拆除重建的成本难度更大 。
但是 , 假以时日 , 随着技术的迭代进步 , 高层建筑各项设施都实行“模块化” , 以后维修成本降低 , 采用“旧改”的方式 , 让这些30层以上的房子焕发“第二春” , 才是最优的选择 。
关于高楼层的房子 , 曹德旺前段时间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曹德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以前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 , 走出家门就能听到蛙叫蝉鸣 , 春天的季节很舒服 , 但现在看不到这些了 。 现在走出家门就是密密麻麻的房子 , 我认为 , 是我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的” 。
不得不承认 , 他说出了大家的心中所想 。 高层住宅带给我们的 , 是一把“双刃剑” 。
我们一边享受着日益便利的生活 , 一边却又在缅怀过去 , 越来越想逃离“水泥森林” , 人性虽然是矛盾的 , 但是 , 不管未来20年高层楼房的形态如何变化 , “办法”总比“困难”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