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滥觞是什么意思 人文滥觞发音( 三 )


文章插图
在当时并立的几个政权中,辽王朝居于主导地位 。 重要的是:辽王朝不满足于北方民族政权的名份,而是以“中华正统”自居 。 契丹人在观念上认同“中国”,主动融入“中华文化”,融“华”、“夷”为一体 。 如此一来,便打破了前此站在中原王朝角度,以万里长城为界,“内中华而外夷狄”的格局 。 长城内外均为“中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形式处于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但是,又都坚持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各个族群在保留自己族群文化特质的同时,又认同“中华文化” 。 形成了政治实体的“多元”和族群文化的“多元”共存于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这个“一体”内的局面,开启了“大中国”、“大中华”的历史新阶段 。
继起的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认同并传承了辽王朝“中华正统”的观念 。 蒙古人在辽、金王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统一全中国的元王朝 。 元朝修史,以宋、辽、金均为“正统”,元朝自己中华正统的地位当然毋庸置疑 。
(3)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收官之作 。 明朝嘉靖年间,蒙古族科尔沁部从嫩江流域来到西辽河流域,成为这个地区的新主人 。 从此,这个广袤的草原有了“科尔沁草原”的名称 。 科尔沁部蒙古人与满洲人联合,“从龙佐命”,在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满蒙联姻的方略,使科尔沁部成为与大清皇室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盟旗制度的实施,使科尔沁草原成为大清王朝牢固的北疆长城 。 清王朝的建立,最终完成了由辽王朝开启的“大中国”、“大中华”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 。 “科尔沁文化”作为“西辽河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史上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科尔沁草原走出去的孝庄文皇后、僧格林沁为大清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 由秦朝始建、汉朝续建、明朝复建的万里长城,原为中原王朝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维护“内中华而外夷狄”格局的军事设施,至此失去它原本的功能和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标志 。
纵观西辽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进程,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出现三个高峰期,相应的形成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即:上古时期的“红山文化”,中古时期的“契丹文化”,近古时期的“科尔沁文化” 。 这些都是发生在西辽河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文化,都是西辽河流域的“断代史”,都是“西辽河文明”的组成部分 。 用地域命名的“西辽河文明”是贯通古今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一部与“中华文明史”共始终,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通史” 。
张铁男,土生土长的通辽人 。 和每位通辽人一样,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热土怀有浓浓的乡愁 。 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乡土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探究 。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迷茫困惑而逐渐清晰,初步形成了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比较系统的学术观点 。 把通辽市的历史纳入“西辽河文明”体系里解读,放到中华文明史的大背景下观照 。 著有《西辽河文明论纲》《西辽河文明概说》,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对科尔沁文化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思考 。
原载:通辽日报·西辽河文化
来源:新华号 聚焦视野
【人文滥觞是什么意思 人文滥觞发音】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人文滥觞是什么意思和人文滥觞发音的全部内容,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