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行业的“方隅”现象( 三 )


遗憾的是 , 目前看 , 多数长租公寓入局者本质上还是“二房东”身份 , 低收高出的“轻资产”模式让租房者付出更高成本 , 却享受不到相应服务 , 消费体验普遍不高 。
原因在于 , 二房东需向房东支付租金 , 加上种种运营成本 , 支出常拙荆见肘 , 生存尚有急迫 , 潜心品质者自然寥寥 。 长此以往不仅扰乱市场秩序 , 更增加“爆雷”可能 。 这从去年此起彼伏的平台暴雷潮中可见端倪 。
从此意义上说 , 长租公寓尤其是高端品质公寓 , 也是一门重资产、高门槛、极度注重精细化、专业度的生意 。
在铑财看来 , 租赁是一个专业活 , 更是一个良心活 。 用心的好产品 , 市场自会说话 。 细节品质、前沿设计、智能且人性的服务 , 处处以用户为中心的品质打磨 , 正是方隅公寓长期保持超高入住率 , 不到四年就实现项目体量超40000套的成长秘诀、现象秘诀所在 。
那么问题来了 , 正如前文所言 , 高端公寓赛道的蓝海前景 , 吸引了包括创业系、房企系、中介系、酒店系、互联网系等巨头入局 。 面对激烈竞争 , 其实大家都想发力高端、做实品质 , 然成功者寥寥 。
方隅公寓 , 凭什么如此顺利?
的确 , 打造高端公寓“知易行难” 。 表面看 , 这是方隅公寓专注产品打磨的成果 。 深层次观 , 则离不开背后三大壁垒的加持之功:
即全产业链布局、资本助推 , 以及中骏集团一体两翼战略 。
聚焦中骏集团旗下的方隅公寓 , 拿地-开发-建设-投入运营的完整全产业链模式 , 看似模式重、周期长 , 但由于链条各环节均能自我把控 , 一体化设计等减少修改反复 , 成本时效上反而做到了最优化 。 一旦产品打造完毕 , 满足了租房者的稳定、优质需求 , 方隅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 进而加大投入夯实口碑 , 形成良性循环 。
快就是慢 , 慢就是快 。 扣准产业链条的快慢机 , 方隅公寓想不稳优都难 。

站在品质角度 , 全产业链模式亦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
早在前期开发过程中 , 中骏就根据地块性质和容积率要求 , 融合方隅产品标准化模式进行排房、景观及交通动线等设计 。 整体更有效利用空间 , 节省坪效 , 也能兼顾到客户出行动线 , 以及娱乐化空间的融合 。
此外 , 由于方隅公寓获取的是整块土地 , 可以“社区”型公寓整体考虑 , 打造景观园林、雕塑小景、绿化等 。 包括社区商业配套 , 都能很好融入其中 。 从而在精细化、专业化、综合化运营中 , 找到了兼顾成本、时效、品质的最优解 。
另一厢 , 政策端的导向深意也让此模式迎来发展风口 。
2021年初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 。 针对市场关切的“资金池”“长收短付”“租金贷”等问题作出规定 。
即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原则上不得超3个月租金 , 收、付租金的周期应当匹配 。 押金应通过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的专用账户托管 , 押金额不得超1月租金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 , 没有资金池 , 没有租期错配将大大降低长租公寓暴雷的可能性 。 如果政策严格执行 , 长租公寓行业或将出现颠覆性变化 。
换言之 , 以“高收低出”、“长收短付”及“租金贷”等方式扩张的二房东轻资产模式 , 将难以为继 。 以方隅公寓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模式 , 成为主流 。
03
“一体两翼”深意
集大成者品质经
LAOCAI
惊讶的是 , 尽管方隅公寓采用“重资”运营模式 , 从增长速度看 , 其并没受重资产模式所累 , 反而实现了“轻资产”式的规模扩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