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产业链赋能 , 深厚的资本壁垒也不容小视 。 方隅公寓CEO陈坚表示:“这个行业必须得跟金融做结合 。 因为长租公寓是一个长期的业务 , 对我们来说也是长期的资产 , 需要跟长期的资本相匹配 。 我们最害怕遇到的问题是 , 长期的资产用短期的钱来配 。 一个项目 , 建造就需要两年半的时间 , 然后还需要至少半年的爬坡期 , 才能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 , 所以这个项目相对应的资本起码要3~5年 , 但如果你给配一个短期资本 , 两年到了就要还款了 , 那操盘方压力可想而知 , 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可想而知 。 ”
早在2018年成立之初 , 中骏方隅就与基汇资本旗下管理基金合作 , 成立长租公寓投资平台 。 首期资金规模8亿美元 , 用作收购、开发及运营中国核心城市的多户住宅项目 , 以满足未来数年庞大的市场需求 。 截至2019年底 , 平台已完成上海2个项目、涉及总股本2.3亿美元投资 。
2020年3月 , 其与著名的中东主权基金、Proprium Capital Partners设立5亿美元投资平台 , 首期规模2.3亿美元 。 方隅公寓作为投资平台的管理人 , 负责平台整体的投、融、管、退事项 。
强强联手 , 是有深意的 。
过去几年 , 长租公寓业是当之无愧的资本风口 。 大量热钱涌入 , 催生了行业繁华 , 也催生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 。 当红利消退、频频“爆雷”让不少投资者颗粒无收 。
惨痛教训面前 , 资本终于明白:入局长租公寓 , 必先“稳”字当头 。 必须选择有经验、有专业度、有敬畏心、深耕力的伙伴合作 。
在此背景下 , 方隅公寓第三重壁垒 , 即中骏集团“一体两翼”战略 , 再次夯实了资本诉求的匹配度 。
2019年 , 中骏集团确立了长租公寓业务与购物中心并行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 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 。 集团为方隅提供一定资金、项目支持 , 为存量资产投资、运营奠定了基础 。
得益于中骏前瞻战略、精准支持 , 方隅公寓在存量资产投资、开发、改造、运营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 最终才打造出既快又稳、既大又优的高端领军形象 。
如方隅公寓执行总裁卢韬所言:在国内做存量资产会碰到很多瓶颈和障碍 , 包括产权的合规性、坪效、改造等 。 作为一个规模化房企 , 我们在投资端做到了全国重点城市的基本全覆盖 , 以及信息的全覆盖 。 开发端、改造端、运营端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
“一体两翼”力量 , 不止于此 。 目前看 , 中骏地产、商业、长租公寓等业务间已形成了明显的战略协同效应 。
亿翰智库相关调研报告指出 , 一贯注重成本控制的中骏集团能保持销售稳定 , 与其业务多元化的协同战略密不可分:通过商业勾地有效降低了土地成本 , 同时将购物中心开发成本摊到住宅成本中去 , 加上长租公寓以轻资产模式维系现金回流 , 以此形成运营闭环 , 从而为销售业绩的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
由此 , 中骏及方隅的价值脉络便清晰起来:“一体两翼”战略吸引资本 , 促成全产业链模式 , 从而催生了产品高端品质属性 , 市场良好反馈又再次夯实“一体两翼”战略 , 形成良性循环 , 让中骏、方隅行稳致远 。
不谋全局者 , 不足以谋一域 。 不难发现 , 方隅成功 , 并非依赖某一环节、某一领域 , 而是严密的商业逻辑、资本逻辑、行业逻辑环环相扣的生态化大成 。
集大成者 , 金声而玉振 。 如此打造的稀缺护城河 , 有多宽多深、模仿难度几何呢?
一个崭新的租赁时代 , 已经到来 。 头部先锋者 , 大有看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