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鼎:香港不能只剩金融业,该“再工业化”了( 二 )


其次我在英国完成学业后 , 回香港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在内地设厂的机构工作 , 当时已经看到厂房别具规模 , 而且井井有条 , 工业的专才培训出来 , 是非常专注 , 井然有序 , 员工们都专注做好自己的工作 , 把份内事尽责完成 , 做工业的态度 , 有别于急功近利的投机风气 , 其实在整体社会文化上亦有帮助 。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 , 香港未来再工业化的方向在哪里?是否意味着要脱虚向实?
周浩鼎:我认为未来香港工业4.0的再工业化 , 可朝着分别具短中期及长期成效的两大方向双线发展:即短中期促进传统工业智能化 , 长期上推动高新科技产品硏发及生产 。
就传统工业智能化而言 , 香港应集中发展高增值产品的自动智能化轻工业 , 而非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 , 因此我们决不是走回头路当60、70年代劳动密集工业 。 在高新科技硏发方面 , 香港应努力做到海纳百川 , 大力争取内地至海外优质人才到港工作居住 。 同时 , 应加强科硏成果商品化的工作 , 和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作分工 。
观察者网:香港的传统强势产业在金融地产行业 , “再工业化”要如何处理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关系?
周浩鼎:如果在工业上面做得成功的企业 , 亦应当容许他们得到融资的机会 。 我相信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要做到支援成功的再工业化企业进行各种金融集资上市 , 其实必能办到 。
反而我了解到问题在一些初创的企业 , 当中从事科研的企业在香港 , 难以寻找创投资金配对 , 这方面内地做得比较出色 , 特区政府方面有急起直追的需要 , 加强进行配对 , 让有能力的企业尽快找到恰当资金支援 。 有一点值得一提 , 内地政府自身投入资金支援孵化企业 , 比香港做得更多更积极 。
周浩鼎:香港不能只剩金融业,该“再工业化”了
文章图片

香港金融区(图源:REUTERS)

观察者网:根据您的看法 , 短期、中期来看 , 要如何通过促进传统工业智能化来促进香港的“再工业化”呢?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周浩鼎:首先 , 我建议政府为本地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制订指标百分比 , 这样可以有效地考评政策绩效同时鞭策政府;其次 , 提供更多工业用地 , 地点可考虑新界屯門 , 新田落马洲以及文锦渡物流走廊等 , 同时配备排污及物流配套等设施 , 以形成工业集群的有利发展;第三 , 为传统工业采用智能生产线提供更多的税务优惠;第四 , 加强和职训局联合宣传 , 改变公众对工业固有印象 , 从而吸引青年人才投身工业4.0技术人员行业;第五 , 加大力度为香港产品开拓内地及东盟国家市场 。
这几方面具体的措施可以这么展开:
第一 , 订定制造业占整体经济总值比例的发展基准指标
我建议政府订定本地制造业佔本地生產总值比例指标 , 这样可以有效量度政策绩效及鞭策政府 。 从而有效加重相关资源投放 , 以推动再工业化政策措施 , 并把现时仅占GDP约1%的制造业 , 提升相关比重 。 有了目标百分比 , 易于量度政策成效 , 有助推动进展 , 此举将可提高公众对本港推动再工业化的信心 。
我们比较不同地区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 , 发现比较成功的制造业地区包括以色列、奥地利、新加坡 , 这些地区的人口和香港相当 , 而整体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都超过20%(根据2017年资料 , 以色列26.5% , 奥地利28.4% , 新加坡24.8%) 。 而香港在这一领域的数值低于1% , 可见香港在这方面仍有急起直追空间 。
这里有一点最新进展值得补充 , 近期香港工业总会亦都发表了新一轮就香港再工业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 当中包括一个崭新概念 , 即把制造业相关联的一些工序 , 利用经济数据得以量化其经济成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