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如何训练?太空授课将有什么惊喜?对话神十三航天员乘组( 三 )


“任务归来后 , 我收到了很多孩子的来信 , 他们立志要当航天员 , 去探索美丽的太空 。 看到这些 , 我感到非常欣慰 。 ”王亚平说 。
这些年 , 有的孩子报考了航空航天专业 , 有的甚至成为她的同事 。 最令她触动的是 , 当年在太空授课时还未出生的孩子 , 现在翻看当年视频 , 还在问:“王老师 , 您什么时候能再上太空 , 给我们上一堂太空授课?”
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 依然会有科普教育内容 。至于具体形式 , 王亚平笑着说:“暂时保密 , 相信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 ”
“我心中始终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 ,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 因为热爱 , 所以坚持 。 ”再度飞天之际 , 王亚平深情表白 。
叶光富:叶光富坚持水下训练曾练到手抖拿不住筷子
戈壁滩的风拂过树叶 , 沙沙作响 。 东风航天城问天阁里 , 挺立着一个矫健的身影 。
他就是航天员叶光富 。 这一天 , 他盼望了很久 , 也等待了很久 。
一路走来 , 叶光富觉得足够幸运——从一名普通农村娃 , 成长为一名飞行员 , 后来又当上航天员 。
身份变了 , 不变的是叶光富对天空的热爱 。 他曾仰望广袤天空 , 也曾在蓝天中追逐白云 , 如今又将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
11年逐梦飞天 , 而今一朝梦圆 。 作为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里最年轻的航天员 , 叶光富自信而又从容:“加入航天员队伍11年 , 我为梦想也奋斗了11年 。 为了这一天 , 我做了全方位的准备 。 现在 , 我对任务信心满满!”
这是叶光富第一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 却不是他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
5年前 , 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 , 叶光富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 。
在意大利著名旅游胜地撒丁岛上 , 随行摄影师拍摄下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洞穴中欢呼走出的场景 。 在此之前 , 他们经历了6天6夜、长达162小时的探险 。
撒丁岛高山深处 , 存在巨大的喀斯特地貌地洞 。 阴冷潮湿的洞穴 , 险象环生 。 那里没有阳光 , 没有声音 , 连食物的选择也十分有限 。 这种与太空类似的极端环境 , 是评估和锻炼航天员能力的理想场所 。
作为关键项目探测组负责人 , 叶光富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了2个洞穴、总距离约600米的勘测任务 , 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 , 还发现一段长约500米的洞穴分支并获得该洞穴一处通道的命名权 。
作为首次参加国际性航天员训练任务的中国航天员 , 叶光富凭着出色表现 , 赢得了世界同行认可 。
对这次任务 , 随行摄影师评价:“叶光富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 ”对叶光富来说 , 这是他工作与生活的常态 。
与飞行员常态化执行飞行任务相比 , 航天员的职业生涯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 。
艰苦训练始终与航天员的职业生涯相伴 。 2010年 , 叶光富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 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出舱活动训练和救生训练等……凭着一股拼劲 , 他完成了8大类上百门科目的训练并通过考核 。
自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 , 航天员训练科目更加复杂苛刻 。 最具考验的莫过于出舱活动水下训练 。 航天员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 穿戴好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 , 充压后被吊车放到10米深的模拟失重水槽里 。
这时候 , 航天员要进行舱外行走、攀爬、安装设备等操作 。 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 , 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
航天员训练任务繁重 , 经常一下水就是6个小时 。 完成训练后 , 叶光富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被汗水浸透 。 有时吃饭 , 他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筷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