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人民日报 转发《后浪》的微博评论区 , 点赞数量较高的数条微博言辞则更为激烈:
“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却被绑在了一座座房子上 , 15年 , 30年……不敢去做想做的事 , 不敢奢谈曾经的理想 。 ”
“年轻人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 , 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 ”
《后浪》的翻车并不突然 。 很长时间了 , 各个社交平台上 , 很多年轻人都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对于“奋斗”的厌倦和抵触 。
网上既然流传“35岁被裁员” , 不少人的梦想干脆就成了“35岁就退休” 。 豆瓣“FIRE生活”小组聚集了将近16万成员 , 帖子主题基本都是“存够xx万就在30/40岁之前退休” 。
而在小组简介中 , “FIRE”就是英文中财务独立、提早退休(th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movement) 的缩写 , FIRE的核心法则就是“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 , 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3万组员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12万组员和“985废物引进计划”两个小组也在这两年频频登上媒体报道 , 而“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则聚集了超过20万饱受同辈压力的网友 。
相比于以前流行的“谢邀 ,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成功型叙事 , 这些小组的组员更多是在分享自己的迷茫和焦虑 。 翻阅这些小组的帖子 , 会发现属于中年人的压力已经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 而还没毕业的学生则提早开始产生社畜才有的焦虑 。
与此同时 , 躺平、佛系、内卷等词也频繁出现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 。 奋斗者不再是一个褒义词 , 倒更可能被戏称为“卷王” , 难听点的还有“奋斗x” 。
在这样的氛围下 , 《启》以创业为主线的时代叙事尽管很燃 , 但燃得和当下的气氛略显错位 。
剧中的情节主要发生在90年代的北京和广州 ,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种冒险家的气质 , 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开拓 , 在做前人之未所做 , 遑论后期还带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时代使命感:要自研民族品牌的电脑!
但对当下奋斗奋得疲惫不堪还被视为螺丝钉的年轻人而言 , 这种澎湃的心情实在略显空中楼阁 。 更何况 , 剧里拍的 , 其实正是被当下的年轻人称为“既得利益者”的那一批人——“咋?我上班买房被你们割完 , 追个剧还得看你们咋奋斗到割我这一步的?” 。
总之 , 对剧情 , 观众对心怀豪情壮志的创业者难以共情;对现实 , 网友对已经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同样充满抵触 。
例如 , 白岩松在综艺《对白》中的一段发言就曾引发公愤 。 当被问及现在年轻人心里的矛盾时 , 他表示 , 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那代幸运多了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 并反问年轻观众: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 , 工作到处随便找 , 一点压力都没有 , 喜欢的女孩一追求就ok , 不会吧?
文章图片
其实就整个视频而言 , 白岩松的发言并没有网上传播的截取版本极端 。 但那段反问 , 却让他陷入了巨大的争议 。
有网友评论表示:我们想要减少压力 , 并不是说想要东西伸手就来 。 我希望每个人年轻都有各自精彩的梦想 , 而不是未来几十年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买房 。
“除了女孩那条 , 其他的有什么不应该吗?希望生活环境好 , 压力小 , 难道仅仅是追求和奢望这些 , 都已经成了罪过?”
前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苏芒也因为自己一段“内卷”相关的发言被网友骂上热搜 。 她在参加芒果TV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时 , 称内卷是一种竞争的压力 , 来自于欲望和惰性的差距 , 所有压力都来自欲望太高同时惰性很强 , 如果目标明确 , 又能做到没有惰性 , 就不会有那么多困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