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医疗救护队进行监护医疗设备功能测试 。 张兰成 摄
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 一队身着蓝灰色制服的医务人员为3名航天员检查身体后 , 现场指挥长向北京总指挥部报告:“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 可以进入转运程序 。 ”
担任此次医疗救护任务的就是某医学中心神舟十二号医疗救护队 。
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沈斌介绍:“针对保障任务特点 , 我们专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神舟十二号医疗救护队 , 并成立临时党支部 。 ”行前会上 , 沈斌向队员发出号召:“要以万无一失的标准 , 应对万分之一的意外可能 。 ”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 , 完成6次载人飞行任务保障任务后 , 中心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但医疗救护队副队长杨鹤鸣却未有丝毫放松 , 他带领队员反复温习载人航天飞船的基础知识与航天医学急救常识 , 并查阅分享国内外航天员医疗救护文献资料 。
针对任务特点 , 医疗救护队队员设想任务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 并进一步改进完善了载人航天急救的标准化救治流程 。
我国空间站投入使用 , 航天员在轨时间刷新纪录 , 返回地域地质条件复杂 , 这一系列变化提高了医疗救护工作难度 。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 , 医疗救护队队员们苦练本领 。
为了练好体能 , 队员们早晨进行3至5公里跑步训练 , 下午进行1小时器械训练 。 直升机索降课目 , 12名队员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
文章图片
↑医疗救护队进行野战呼吸机使用讲解培训 。 赵蓓 摄
【他们为飞天英雄撑起生命“保护伞”】任务期间 , 9次直升机搜救训练、2次空地协同搜救训练、4次全系统全流程综合演练 , 队员们全员参与 。 每次演练完毕 , 复盘总结必不可少 , 发现了问题就及时解决 , 不断改进流程 。 为克服直升机环境噪音大、无法听清医生医嘱指令的问题 , 3位队员与医生发明出一套医嘱手语 , 保证了医嘱指令的准确传达 。
医疗队领队娄晓同说:“在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 , 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宝贵生命 。 及时、准确的医疗救护 , 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 ”
任务时间前后近4个月 , 队员们需要与家人长期离别 , 而且其中很多人是科室主任、副主任和骨干 , 派出这么长时间无疑会影响科室工作 。 然而 , 该医学中心“忠诚、厚德、敬佑、奉献”的建院宗旨早已深刻在每个人心中 。 为了保障航天员乘组“出差”顺利 , 中心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参加任务 , 不争彩头 , 不计得失 , 只愿成为最后一道防线上坚固的铆钉 。
飞天英雄的身后 , 就有这样一支卫勤队伍 , 用坚实的保障力为飞天英雄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 (张兰成、赵蓓、杨博)
文章图片
↑医疗救护队在直升机内进行医疗急救训练 。 谭荣 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