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内部管理制度 工程部制度有哪些


【工程部内部管理制度 工程部制度有哪些】
一、半路出家,今年初入工程的基础工作内容:作为非专业人士,初入工程部,首先当然是学习和了解工程管理相关制度 。
重点以《工程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第三方评估》等制度为主,兼顾“六会四图”、“6321”、标准工期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学习笔记;厘清部门职责、部门绩效指标,打造适合自身需要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同事的沟通交流,了解一些实际经典案例,加深对制度、规范细节的理解,提升对工程管理的认知 。
在工程职能管理工作中,日常以区域周例会、项目周例会及部门月度会议为抓手,充分了解所属项目存在的卡点和问题,在条线上司指导下,协助所属项目解决相关问题;坚持将工程管理制度、定期巡检、事项跟踪与条线例会相结合,深入现场,根据每次巡检做好要点记录(电子档),便于总结经验,从工地现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警项目风险,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从实际业务中夯实专业基础,充实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
二、不同视角看工程管理:计划管理部侧重前端目标的设定及结果的考核,项目部承接任务目标的执行及实现,工程管理部围绕目标做中间预警及计划纠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计划部重点关注供货(进度)、开竣工(进度)、满意度(质量)等跟公司规模及品质相关的指标,承担公司年度目标分解职责,在总部下达年度任务后,结合项目特点,做好任务分解,各项目目标制定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部的执行力,也关系到目标是否可实现,还将影响考核结果能否体现公司导向,因此重点在于目标的合理性 。计划管理部需要对公司经营目标、指标分解方法、项目所属区域政策、项目定位及开发(供货、开竣工等)节奏、绩效管理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及任务合理的铺排 。
项目部承担着项目目标的执行,在任务目标确定前,充分与计划管理部或者相关部门沟通,优化调整项目任务指标;而任务目标一旦下达,则强调义无反顾、百分之百执行;为了实现项目目标,项目部需要不停地做内部协同沟通工作以及对外的沟通协调,内部保障出图效率及品质、招采及合同签订的及时,对外争取审批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证照的获取,从而保障工程计划目标的实现 。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较为规范和全面的情况下,项目部更需要有的是较强的经营意识、节点意识、全局意识,千方百计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 。
按照当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工程管理部不直接承担项目指标,承担公司整体的质量、进度、安全的考核结果,主要是通过制定标准、公司内检、第三方评估、例会等提出问题、进行预警和纠偏、监督标准执行及问题整改,从而达到促进公司整体进度、质量、安全目标的完成 。其工作重点在于对制度、标准的理解,在于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前在关键节点、工艺、施工难点前给予预警和支持,在于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工程正常推进 。
三、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人才、“优质”的供方、高效的协同 。
优秀人才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工程管理上更加明显,因为工程上很多事情不可逆,或者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时间、经济)来修复 。优秀的人才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工程策划(因为后期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前期策划不够周密导致的)、可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包括自身的问题及非自身的问题)、善于主动沟通寻求快速解决方案(而不是将问题积累到最后一刻) 。而在组建项目工程团队时,各专业人员不一定都用最强的,有时候团队里每个人都很有理想也不一定是好事,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而定;要既有能力,又有合力才能行,这个时候又将面临如何带领团队,解决好团队中的“更衣室”问题 。总体上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沟通的意识以及虚心听取意见的态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