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在线旅游市场?大数据杀熟、删评论等是痛点( 三 )

  新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于改革开放后 , 至今短短40年 。 无论是旅游监管者、经营者 , 还是旅游者 , 都处于中国的旅游业起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里 。 过去的几十年里 , 旅游行业处在一种爆发式增长的状态里 , 忽略了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 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产品与需求的断层 , 服务与预期的断层 , 这是我们不愿看见却真实存在的 。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旅游经营体的出现 , 仅仅只是解决了游客在信息获得和购买便捷方面的问题 , 但旅游行业的特殊性 , 决定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点应该是学术理论、监管机制、行业标准、产品体系、服务意识以及社会舆论和游客自身共同努力 , 以期实现旅游行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 让旅游更美好 。 (作者系北京漫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用好大数据服务消费者

  □ 徐光晔

  去哪儿网对于禁止差异化定价的规定予以支持 。 事实上 , 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并不存在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消费者设置差异化价格的情况 。

  一直以来 , 我们都以帮助旅游者搜索、购买更低价格、更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为己任 。 现实中 , 消费者明明白白看到的杀熟现象是因为商品价格瞬时变化造成的 。 像机票这种定价受到供需关系明显影响的特殊商品 , 随需求价格瞬时变化的情况在单个航空公司也普遍存在 。 机票价格主要是由航空公司根据季节、运力、供需关系等因素统一调控 。 价格确定后 , 航空公司会将运价数据 , 录入机票舱位管理系统GDS,以去哪儿为代表的在线旅游平台、代理商会从GDS系统查询舱位及价格 , 并将结果展示在用户面前 。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 机票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很大 , 需求量大的时候价格上涨 , 需求量小的时候价格下调 , 实时变动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五一放假4天的消息一出 , 机票、酒店价格一天内多次变化 。

  随着航空等旅游数据业的发展 , 未来时间差会越来越小 , 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 不过当机票、酒店等价格变化频繁的特殊商品与优惠券、打折商家正常经营遇到一起 , 就使得一个原本在传统旅游行业正常的现象成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

  许多人质疑变价问题 , 对于这一点 , 作为经营者 , 如果要向监管部门、消费者提供平台没有大数据杀熟的证据 , 我们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号从亿级的数据当中找出变价信息的代码 , 这对于一个技术平台来说成本相当高昂 。 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沟通、法律明确的界定让大数据向着为消费者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 。 (作者系去哪儿网高级公关经理)

  要进一步解决举证难题

  □ 商希雪

  出于工作原因 , 我经常需要用在线旅游平台预订酒店、机票等产品 , 之前有次在不同手机上搜索出同一酒店的同款房间 , 价格却不一样 , 切身遭遇到了传说中的杀熟 , 自此对该在线旅游平台的诚信印象大打折扣 。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 就专门对价格歧视现象作出了严格规定 。 作为一名旅行者同时又是一名法律人 , 我认为此意见稿第十六条为我们消费者主张反价格歧视提供了明确依据 。 但一些涉事在线平台曾明确否认价格差异现象是刻意杀熟所为 , 考虑到自由市场竞争下商家追求的是用户黏性和复购率的可持续盈利模式 , 我们也能理解商家确实有其非常合理的不杀熟理由 。 那么 , 价格歧视现象是不是算法黑箱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呢?

  出现平台价格差异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 , 包括搜索日期、取消政策、不同供应商、供需关系影响等 , 因此 , 在逻辑上确实难以断定大数据杀熟行为是在线平台刻意所为 。 然而 , 单纯从技术上来说 , 价格歧视的算法原理与训练模型的数据集有关 , 商家在算法本身设计上可以做到为个别消费群体倾斜 。 因此 , 从理论上说 , 在线旅游平台存在人为操作杀熟的可能性 。 那么 , 在当前看似罗生门的情况下 , 第十六条规定是否可达到其原本规制目的就要打个疑问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