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 , 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 是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明成果 , 是老祖宗代代留传下来的遗产载体 , 它记录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变迁 。漫长的历史演变 , 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和沿革 , 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 承载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

文章插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传统的村庄正在渐渐被现代文明蚕食 。有资料显示 , 我国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村庄 。本文以冀州区为例 , 谈谈对消失村庄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 为民俗学者在研究村落文化工作中提供参考 。
据《魏志》载:冀州是“南北之冲 , 戎马之场 , 要害之重地 。”因此 , “冀野纷纭战事多” , 冀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村庄成为历代帝王“冀之得失 , 关乎国之兴亡”的重要标志 。
冀州的一些村庄、城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见于《史记》:“赵攻中山取扶柳”、“赵孝成五十年(公元前265年)燕攻昌成”等 。扶柳即现在的小寨乡扶柳城村 , 昌城即现在的码头李镇南顾城村 。明洪武年间 , 冀州有十七民庄 , 后经多次更朝换代 , 天灾兵祸 , 一些村庄泯灭 , 一些村庄又复兴 。
据有关资料统计 , 1933年至1937年 , 冀州辖区村庄数量由456个降到452个 , 四年间消失了4个 。1949年村庄数量又降到412个 , 十二年间消失了40个 。1983年有425个自然村 , 目前(包括划入滨湖新区的村庄)有412个自然村 。三十三年间消失了13个 , 其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现在最小的村庄只有18户 , 79人 。

文章插图
据1933年淄村村民闫春波(字闫浩)主编的《河北省淄村研究会年刊》和1981年时年70多岁的闫文端(字勖之)撰写的《淄村近百年历史沿革大事记》记载 , 原来淄村村南有个10余户的村庄 , 叫前庄(亦称南庄) 。淄村地方文化名人张汉文先生说 , 历史上确实有这麽一个村庄 。
那时 , 淄村村南有个苇塘 , 前庄就在苇塘的南岸 。淄村有一条南北大街 , 两条东西大道 , 通往前庄的小路和路上的小桥 , 把淄村与前庄连接的似一只凤凰:前庄是凤头 , 村南小路是凤的脖子 , 小桥是凤的咽喉 , 两条东西大街是凤的翅膀 , 南北大街是凤身 , 十字街处的圆形水坑是凤的心脏 , 村东北、西北两条伸向堤里王和北榆林村的大道是凤的尾巴 。时年88岁的老人姚恒田说:“淄村不仅是块风水宝地 , 从村名字形上看 , 田上有人耕 , 田边又有水 , 世代人丁兴旺 , 五谷丰登 。”民国末期 , 淄村村南东头盖起了几处民宅 。解放后 , 随着人口的剧增 , 苇塘也填平建成了民宅 , 俩村就合为一个村庄了 , 从此南庄就成了村民们的遥远记忆了 。

文章插图
在冀州城西偏南15.2公里处有个村子叫四寨子 。据冀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 ,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 , 分别建有管道寨、王家寨、乔家寨、牛家寨、杨庄五个村” 。1983年资料显示:管道寨有577人、王家寨有100人、乔家寨有150人、牛家寨有405人、杨庄有11人 , 五个村共计1243人 , 耕地面积3781亩 。
- 冀龙和霸王龙 风水中的剑冀龙
- 冀0131 我的世界0131版本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冀教版邯山区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真题2022
- 冀东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 扶风县冀东水泥厂
- 广州历史文化简介,闲话广州城市更迭中的历史文化
- 冀怎么读姓氏语音 冀叫什么拼音
- 定州历史文化名人
- 铜仁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 北京对津冀来京人员不再实行居家观察,你有什么想说的?
- 做和田玉生意,需要历史文化知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